“汉语热”,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国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中文教育显著增长。然而,海外华文教学普遍存在学习强度不够、效果一般、师质力量欠缺、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张恩迪带来了一份《关于改善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华文教育现状的建议》,他建议海外华文教育拓展华文学校的社会服务效能,使华文教育尽快融入当地主流教育。
张恩迪认为,可以从完善培训模式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素养。他建议由机构、侨团等牵头,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为应对海外汉语教师多元化的需求,可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诸如工作坊、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而非单一的讲授型培训,力求做到实用、有效。进行多元互动型教学,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鼓励学员学以致用。
同时,他还建议利用好网络平台,积极构建海外华文教师的“云”培训新模式,有效解决时间、空间的限制问题,让海外华文教师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受培训,最大程度地降低时间和经费成本,扩大培训规模。而且,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培训方式,网络培训可以更好地实施差异化的培训策略,解决“同质化”“一刀切”的问题。同时,在线培训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交流。张恩迪建议按不同地域国家建立海外华文教师互动交流分享群,分享各类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分享各自教学经验与案例,形成更为广泛的“教育文化共同体”。
张恩迪建议,更新教材内容,融入跨文化元素。国别化和本土化是海外华文教材的最大特点,在更新教材时,建议着眼于学生共有的母语背景、认知方式、民族历史,以及文化环境,从而让学生对教材的人物产生更多共情与代入感。他还建议邀请跨文化专家团队参与华文教材编写,帮助学习者加深对中国的认识,而在情感引导方面,建议课本内容加入文化对比,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认可。
张恩迪在调研中发现,华裔新生代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技艺可以有效提升中文学习。有侨胞表示通过学习围棋和武术,出生在海外的孩子增进了对中文和中国历史的理解,进步非常明显。对此,他建议华文学校不仅对学生提供学术上的支持,而且为学生创造运用汉语、体验中华文化的课外活动机会。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访当地中餐馆、杂货铺、中华街和武术馆等,使学生把语言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同时还建议组织华裔青少年 “寻根之旅”等活动时,分析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减少纯知识性的文化讲座,增加互动交流和参与体验的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元素相结合,使他们既能感受到文化归属感,又能体验中国未来发展带来的无限机遇。“通过类似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他们的中文语言能力,更促进他们传承中华文化,主动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此外,张恩迪还建议走出华人社区,增强溢出效应。这样既满足了主流社会对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了解的需求,也扩大了华校的影响,树立华人社群在当地的积极形象,在华文教育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增强溢出效应。
作者:占悦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