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代表建议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已突破1亿人次。科学研究揭示:暴露于烟草烟雾没有安全水平,唯一能够有效避免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方法就是室内环境完全禁止吸烟。多年来,“控烟”话题一直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的聚焦话题。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带来了关于尽快出台国家《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建议,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明确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吸烟,保护公众不受烟草烟雾危害。他提出,仅有地方城市控烟立法无法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截至今年2月,全国仅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相关法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兰州、长春、西安、武汉、秦皇岛、张家口等城市的法规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而中国目前有334个有立法权的城市,如果这300余个城市一个个去立法,效率低,进度慢,耗费巨大,难以实现2022年和203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的预期目标,更难实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目标。
这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知联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也准备了一份关于提议通过立法在全国公共场所实施禁烟的提案。在她看来,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急性”的,那么烟草则是“慢性”的、长期的。此前研究发现,吸烟不仅与肺癌有关,还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与吸烟有关。她感到,上海自2017年3月1日起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等室外公共场所实施禁烟以来,人们的观念明显改变,健康素养不断提升,控烟成效显著。她希望能将此立法经验推广至全国。
作者:单颖文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