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从“家长”到“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转变,从“第一任老师到第一任优秀老师”的内涵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
2021年全国两会,今天如期而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就家长教育问题专门撰写了一份提案,建议研究制定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第一任老师”必修课制度,明确家长教育实施机构的建设方式和政策保障,并将家长教育课程列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从家庭走出,家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头。近日,上海家长学校开展了由8万多家长参与的家长教育需求调查,参与家长中,妈妈占74%,爸爸占26%。高中及以下孩子家长占98%。在这个群体的家长中,83%“迫切需要”或“比较需要”家长教育。
家长教育是指对家长实施的有关家庭生活和教育孩子成长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的专业知识与有效技能的教育,是揭示家长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教育子女质量的规律的新兴科学。我国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出要发展家长教育、建立家长学校,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其列为家校联系的部分内容,实施主体从学校为主发展到妇联等社会组织参与。但是家长教育教什么?谁来教?家长如何学?因缺乏家长教育的必要实施保障和政策支持,现行家长教育无内容体系、无明确实施主体、无广覆盖传播途径,无成效评价机制。
当下,《家庭教育法(草案)》呼之欲出,家长学校已被列为促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而给予法律保障。有了保障,如何有效实施家长教育,帮助家长成为孩子第一任优秀老师就成为首要问题。
为此袁雯委员建议:研究制定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第一任老师”必修课制度。根据调查显示,家长需要的必修课程中,分别有82%和73%的家长选择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庭教育学;44%和34%的家长选择家庭社会学和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政策法规。与1孩家长相比,2孩家长对家庭教育学需求更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需求略低。袁雯建议由教育、妇联等部门组建家长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研究制定面向不同年龄孩子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第一任老师”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每一位家长必须完成2-3门“第一任老师”必修课,随后根据孩子成长需要选修家长课程,使家长得以循序渐进始终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使家长学校有章可循,能够持续有效运行。
数据显示,62%的家长选择在线方式接受家长教育,45%的家长倾向自主阅读,选择线下、电视电台和学校家长会的各有30%左右,还有17%的家长有个案咨询的需求。关于如何保障家长教育的有效实施,50%的家长希望有政府专项资金保障家长教育的公益性;分别有70%、47%和39%的家长希望有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和社工提供支持服务。
袁雯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依据《家庭教育法》制定《家长学校建设实施意见》。由各级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明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家长学校,面向不同年龄儿童家长提供公益性家长教育课程,重点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和案例库;组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和自愿者,提供在线的和基于社区的家长咨询公益服务;研制并推荐家长系列读本供家长自主阅读,避免心灵鸡汤式的漫灌和虎妈狼爸式的喊叫。
此外,袁雯委员也建议,发挥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能,将家长教育课程列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她认为,家长教育本质上属于成人教育范畴,属于需要终身学习的内容。她建议用好我国300多所省、地市和县级开放大学,发挥好开放大学作为各级政府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载体和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作用,将开放大学作为家长学校的实施主体之一。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