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陆家嘴金融城。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昨天开幕,最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了会场内热议的焦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被列为今年上海第一条主要任务。
今年上海两会,不少代表议案、委员提案从上海的担当使命出发,就如何打好浦东这张“王牌”,持续推进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建言献策。
始终把“四个放在”作为思考和谋划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正努力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加速落地: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突破性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五个战略定位,对浦东的期待和要求非常高,定位之高前所未有、期望之重前所未有、支持政策之实前所未有、创新空间之大前所未有。两会现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推进成了最热的讨论话题之一。
民建上海市委聚焦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提案中对引领区提出两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第一条是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自贸债业务发展。作为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尝试,自贸债打通了境内外市场主体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双向债券投融资的渠道。为了让自贸债业务有更好的法律制度保障,建议尽快推动浦东新区离岸金融立法,并将自贸债市场制度纳入其中,为自贸债业务的开展提供法理依据,并实现制度型开放。
第二条则是建议上海可以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通过制定权威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发布绿色金融投资相关指数,给予绿色金融投资一定政策扶植等方式,有序推进绿色金融投资评价体系的建设,并与国际上通行的ESG评价标准接轨。
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同样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引领区的引领性开放,建议支持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围绕重点类别海外贸易机构率先探索立法管理试点。目前,上海海外贸易机构进入活跃增长期,但“类海外”营商环境尚未形成、机构集聚数量与能级不足,尤其缺少国内本土发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总部。
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迎来10周年。围绕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突破性创新有望在浦东引领区加速落地。
完备布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凸显产业竞争力
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优质的制度供给,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持续加速上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浦东引领区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区,在新发展阶段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区域内的三大先导产业大步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今年整体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500亿元。
为稳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浦东把发力点放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以更加完备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民革上海市委在《关于提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中,重点分析了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在产业创新发展上可以先行探索的领域。
在创新基础实现产业赶超上,可以引导企业在新技术应用领域发力,一方面在药物发现方法上,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筛选等新技术,突破传统药物筛选方式,提升筛选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持续引入具有国际化视野、有海外药企研发工作经验的人才,角逐基因细胞与双抗等新一代药物平台。同时,建议进一步发挥外资企业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在临港新片区探索中外合资开展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探索完善生物医药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市人大代表徐军也对生物医药的协同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鼓励上海的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国际创新体系,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集聚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各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对于经济稳增长而言,新赛道的布局更具挑战性,必须提前谋划。民进上海市委认为,上海要挖掘元宇宙产业的巨大潜能,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发力,形成产业链合力。浦东引领区可以加速研发支撑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结合市场机遇,提前布局6G网络、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为发展元宇宙大量应用场景夯实物质底座。
在这些细分赛道和融合赛道的边界上会不断培育新物种企业,它们具备“软硬相结合、云端相协同、跨界相融合”特征,逐步成为新经济的中坚力量,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引领区建设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市工商联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发挥上海民营企业作用,助力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发展的建议》,提出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助推浦东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的“引领之地”。
引领区内的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和动力,但也具有规模小、资源少、国际化不足的短板,这份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发展各类技术服务组织,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创新资源,助力民营企业在深度参与引领区建设中尽快形成创新产业集群。
升级功能:配置全球资源,提高定价权和影响力
今年,上海将深入实施“三大任务”,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抢抓党的二十大后中央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的新机遇,临港新片区正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在“提升”两个字上下更大功夫,以更加精准的政策制度供给服务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扩大制度创新成果应用,加快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推动改革创新举措形成更好的经济效应和更大的规模效应,勇当高水平对外开放排头兵,切实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瞄准未来,临港新片区的发力点在哪儿?今年上海两会现场,代表委员提出的很多建议都指向链接全球的核心资源配置功能。
“临港新片区正加快打造功能性平台,构建支撑特殊经济功能的‘四梁八柱’,促进全球要素资源在新片区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速增值,对于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高我国要素市场定价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市政协委员袁国华等认为,要加快提升临港铂族贵金属国际市场影响力,可以研究参照黄金跨境租赁业务,推动铂族金属跨境租赁业务,争取参照进口延期付汇等政策,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展铂金适用租赁贸易监管模式试点;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先导区,进一步支持临港新片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为低风险数据跨境流动提供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
市人大代表吴群峰则表示,“重点是要对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些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特别是要争取国家层面推动国际再保险平台、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一些重大的功能性平台能够尽快落地建设。”
作者:唐玮婕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