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代表团审议现场,代表们踊跃发言献良策。庄炜代表发言
新征程上,举全市之力,把浦东这面旗帜举得更高。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军号,上海肩负着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大使命。全力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需要我们对引领区的时代内涵不断深化理解、对标对表、孜孜践行——
勇当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从而更好地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优势,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昨天,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下午,市委书记陈吉宁参加浦东新区代表团审议。
现场,14位人大代表围绕发力科技创新、扩大制度型开放、强化法治供给、服务改善民生等,积极建言献策。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浦东发展到现在,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必须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拼字当先,闯字为先,要当好施工队长,把党中央战略部署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引领区,勇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发展领头羊,有责任“跳一跳”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扎实举措,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放诸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浦东不仅要成为压舱石,更要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当好经济发展领头羊。与会代表们这样理解:要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更积极进取,浦东有责任“跳一跳”,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展现更大作用。
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表示,对于今年目标,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继续高于全市1至2个百分点。一方面,不断提升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承载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同时全力推进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引擎作用,抓制度赋能,抓要素赋能,重点在三个体系联动支撑上下功夫。
譬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把握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阶段的创新规律,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全链条加速机制,加快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加强创新链资金链协同,积极探索国资创投基金的牵引作用。持续提升六大硬核产业集聚,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体系,重点建设好张江科学城、南北创新走廊、特色产业园区等。聚焦提升科创核心功能,他建议进一步在张江集聚更多大科学设施和高等级研究机构,支持扩区后的张江科学城在规划、政策、事权等方面一体统筹。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彭崧,关注的是张江科学城创新生态的全面提升。
他认为,张江要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先行者,要将扩区后的物理空间整合发挥出最大化学效应。一来,要抓原始创新,张江是全市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布局了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大科学设施群。这些国家队是张江创新策源工作的基础,要聚焦所有资源,用好各类政策,鼓励产出更多研究成果。其次,抓创新生态,张江在集成电路等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人才集聚溢出效益明显。目前正组建张江创投联盟和孵化联盟,搭建更多平台,推动资本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抓龙头企业培育,制定更加精准的分类政策,把更多优质企业留在张江,形成优势企业集群,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浦东不仅是压舱石,也要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谈及浦东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陈吉宁鼓励浦东要挑大梁、作贡献,在提信心、扩内需、稳增长、强动力上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科创主力军,以制度型开放孕育“核爆点”
徐燕代表发言。 均本报记者 袁婧摄
对于代表热议科技创新,陈吉宁在发言时再度强调,要突破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打造创新“核爆点”。
“推动由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为浦东当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提供了现实路径。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各自实践,有了这样的体会: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正孕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及产业“核爆点”。要不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以制度型开放来倒逼“范式转换”,突破裉节难题。
市人大代表、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深有感触。钛米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医疗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创新,已助力40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构建数字驱动的柔性物流系统,放大医疗供给侧能力。
他说,在一系列制度型开放的探索中,对于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体现了制度层面的无缝对接。以浦东新区为例,围绕人才引育留用的全流程融合,最大程度地推进人才政策制度改革突破和系统集成。制度型开放,带来的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的生态环境,助力各类顶尖人才成长为未来产业支柱的参天大树。
制度型开放还充分体现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正是这种规划和发展趋势的制度型开放,使得创新企业有了方向性指引,将技术、市场、人才、资金统一在制度型开放的框架内,进一步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的“核爆点”。
以制度型开放,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耦合,推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市人大代表、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亚太中心亚太区总经理庄炜在讨论中建议,通过平台多元、资源整合、深化共享和创新互补,在先进船用设备制造、船舶智造、新燃料、新材料等领域跑出“加速度”,率先在上海设立航运领域的碳市场建设。同时建议上海加强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联动,打造智能航运集聚区和示范区,引领航运数字化标准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培育并建立智能船舶发展的产业联盟,支持大型邮轮创新中心、智慧航运创新中心、船舶动力工程研发中心、AI+海洋科创中心的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在要素集聚基础上挖掘“核爆点”。
市人大代表、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临时党委副书记徐燕建议,通过制度型开放,引导创新要素流向重点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业电子等领域,加强创新研发,解决“卡脖子”难题。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唐炜提到了“全谱系人才”,在她看来,要从政策、环境、科研立项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开放“试验田”,以法治保障“王牌”
用法治来引领发展,用法治来保障“王牌”作用发挥。
代表们在讨论中认为,要成为高水平改革开放试验田,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构筑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对于浦东来说,其根本之一,就是要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立法授权,耕耘好立法试验田,进一步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守正创新。
市人大代表,上海乔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韩璐建议,首先“锚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规则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以规则建设来推动浦东的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建立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也要勇于去引领国际规则,提前布局,推动产业发展。
比如集成电路、数据交易、生物医药、电竞、跨境电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勇于探索法律及规制的创新,从而回应、保障市场主体所需。通过加强法治,制度供给,稳预期、增信心。
在德国汉堡可以看到咖啡行业的调解中心,在法国波尔多可以看到红酒产业的调解机构。由此,她建议浦东也可以在优势领域建立有国际话语权和公信力的争议解决机制和机构,抢占规则制定权和行业话语权。
她强调,要用创新立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打造美好家园。浦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步子再大一点,再快一些,勇做先行先试者。去年浦东对首批新区法规做了立法成效评估,韩璐建议要进一步释放已经颁布实施的新区立法的效能,立好法、用好法。
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俊兰同样聚焦加强法治保障,以此加快“两旧一村”改造,为民生保障、城区发展蓄力。
作者:顾一琼 王嘉旖
编辑:钱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