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5.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R&D)支出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达到4.3%左右;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昨天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不少数字格外受到代表们的关注。他们表示,一串串具体数字,为上海今年的发展排定了任务;翔实数字背后,更是透视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数:今年预期GDP增速5.5%以上
读:既考虑发展速度,也考虑发展质量
今年上海GDP预期增长5.5%以上,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解读,今年5.5%的增速目标,既考虑到了明年世界经济滞胀的国际环境,也考虑到国内“三重压力”的背景,更考虑到了上海经济发展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因此,确立5.5%的增长目标是比较合理的,有助于合理引导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提振信心,带动全年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成。
5.5%的增速,动力从何而来?权衡认为,从现阶段的发展特征考虑,上海的经济增长还是要向高质量发展要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5.5%的增速,既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考虑了发展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新旧动能的转化。
5.5%的增速中,要看到动力,更要看到效率。权衡认为,上海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后,审视经济增长,不能光看投入产出比,而是要看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这一维度来说,上海和国际顶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意味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大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动能、更关注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化程度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以此带来经济发展的后劲。
数: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约4.3%
读:代表着上海科技投入力度持续提升的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黄建忠看来,这一指标十分关键,代表着上海科技投入力度持续提升的努力。他说,从数据来看,定在4.3%的占比很合理,因为上海的科研基础较高,而一般来看,研发占比超过4.0%,就已经超过了创新型城市的指标。
黄建忠认为,4.3%的数字,不能仅仅看占比,更应该看其结构。上海这几年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很大,但是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技的转换方面还要提质。特别是,科技投入要讲究结构和效益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扩大总量和规模,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对GDP的拉动效应。
还有代表关注到这一数字的变化。2023年为4.3%左右,放眼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4.5%。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表示,这个研发投入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为上海加快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建议,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应将两者有机联系,更好保障科技成果的转化。
数:今年全年完成重大工程投资2150亿元
读:提振信心、稳增长、稳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将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对此解读,从扩内需的角度来说,投资和消费是两大重要抓手。投资对提振信心、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上海来说,首先要拉动有效投资,其中还有许多空间和潜力,包括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布局新赛道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他认为,上海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上仍存在短板,可利用现在的契机,在轨道交通建设、“五个新城”配套、新基建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布局。
2150亿元的投资中,产业投资的作用不能忽视。王振表示,上海在制造业的投资方面保持着良好势头,未来在产业投资方面要有更多发力,通过吸引、支持外商投资、民企投资等方式,找到新的增量,挖掘新的优势。他说,上海在融资平台、资金来源等方面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在吸引投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
作者:徐晶卉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