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今天开幕。下午,浦东新区代表团举行联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来自航运业的人大代表,庄炜的视线聚焦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在他看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又与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息息相关。“我们要研判并把握好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让制度性开放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以制度性的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港口的硬件基础上,优化航运的空间布局,全面提升供应链辐射的能级、韧性强度。譬如,针对当前各大航运公司向一站式物流供应商转型的趋势,推进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吸引一批“头雁”航运企业,将全球总部和亚太总部落户在上海。
第二,把握脱碳的趋势,用制度性开放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碳排放对于航运业的深远影响,解析绿色脱碳和航运数字化之间的联动效应。上海应结合本土的优势,通过平台多元资源整合等,在船舶制造、新燃料、新材料等领域跑出加速度,形成更具韧性的绿色生态圈,同时率先在上海设立航运领域的碳市场。
第三,积极探索航运金融的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产融结合。作为航运大国、船舶制造国,中国的航运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建议上海加强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联动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
第四,打造智能航运的聚集区和示范区,引领航运数字建设的标准化。上海应加强顶层的设计培育,并建立智能船舶产业的发展联盟,推动航运领军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由此带动产业链的聚集发展,同时通过外部引入和本土培养的方式,培育更多行业人才,加大航运的功能性机构,吸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落户上海。
此外,还要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推动航运高水平改革开放。继续加大航运领域的立法研究,针对国际船舶管理行业反映的税收、外汇收支、通关便利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打造国际航运跨境资金结算高地,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推动船舶营运税税收支持政策的落地、推动航空航运服务标准的体系化发展、开展航空领域的制度创新等。
作者:顾一琼 王嘉旖
摄影:袁婧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