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东京动画大奖日前公布了获奖名单,去年的电视动画人气王《冰上的尤里》毫无悬念地摘走了“最佳电视动画”奖项。动画设计平松祯史也凭借此剧,获得年度最佳动画师的荣誉。然而,由这位当红动画师参与制作的另一部电视动画《编舟记》,同样口碑极佳却在大奖中遗憾折戟。
《编舟记》讲述了辞典编纂者这一冷僻职业所面对的人生与世界,改编自畅销小说《启航吧! 编舟计划》。作为一部职场动漫,《编舟记》真实还原了辞典编辑者的日常工作和职业素养,令人感受到匠人精神沉甸甸的分量。“作为动画,它真的很闷,闷到生蘑菇,但这种闷,却让人心里生出一股从容的幸福感。”正因为“闷出了幸福感”,这部讲述辞典编纂故事的动画《编舟记》在不少的动画爱好者中流行。“吾道不孤”,是网友点评中出现最多的词。
动画《编舟记》的故事没有明显的高潮与低位,不急不躁地展开着如海风般咸淡相融的生活纪事。画风怀旧沉稳,镜头细腻独到,却在平淡中透出剧中人“放眼20年后”的气魄。
故事背景发生在世纪之交的90年代末,互联网正蕴藏着一股令人难以描述的力量,左右着包括出版社在内几乎所有行业的未来。正在推进中型语言辞典《大渡海》刊行计划的老编辑荒木,因为面临退休而努力地寻找后继者——“辞典的编纂,与制作一般的书籍和杂志不同,极其需要耐心,不惧怕重复与繁琐。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同时具备广阔的视野。当下的日本,真的有这样的年轻人吗?”
正当荒木为寻找继任者一筹莫展时,一个名为马缔光也的古怪男人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位语言学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的障碍,但对文字却相当敏锐。他写给恋慕之人的情诗,竟有满满15页之多,造词凝练,用典极雅,不仅引用菅波晋帅《冬夜读书》“雪拥山堂树影深,檐铃不懂夜沉沉”等日本古典诗,我国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汉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被引用其中,这些小细节都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修养深厚,涉猎广泛的特质。就连编剧部聚餐时,马缔每每放下筷子会摆放整齐,说明这个人自律性极强到了一定苛刻的程度。
荒木决定先考考他:“你如何解释‘右’在方向上的意思。”马缔只思忖了片刻,便答道:“若说是拿筷子的一边,这样说就忽视了左撇子;若说是心脏不在的一边,但有人的心脏也长在右边。那么就应该是,身体朝北的时候,东方所在的一侧。”
完成一部收录25万词的中型辞典《大渡海》,耗时至少10年。这是一份需要坚强毅力的工作,同时也具有智力和眼光的考验。如何记录生活中出现的新词汇?担任《大渡海》监修的学者松本总是随身携带“用例采集卡”,每当遇到新鲜词语,便立刻做好记录。辞典依靠选词突出自身特色,不同辞典有不同的定位,编纂修订辞典就像加法和减法的艺术。一部辞典收录的词汇辐射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看上去,辞典里都是冷冰冰的字词,但背后都是编纂者思之又思的结果。
近年来,无论是讲述落语传承者故事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还是以“萌系”面目揭开动画行业残酷现实的《白箱》,它们在讲述梦想成真的过程中,也揭开了时代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白箱》在记录5个女孩追逐动画人生的过程中,也间接地呈现冷峻的行业思考:动画新作品的爆发式增长,很多都是泡沫,或许动画产业即将迎来崩溃;严肃动画缺少迎合观众噱头就会输等。而《编舟记》的自省意味更为明显突出,希望唤醒人们对朴实工作价值的理解与尊重。
“面对浩瀚无垠的语言之海,找不到任何捷径渡海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静静伫立,那些想传递给对方的思念和话语,就仿若封存于内心深处,辞典,便是能跨越这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为何要编修辞典?为何要给辞典取名《大渡海》?为何要将半生,甚至是一生的心血与生命交付这个事业?——这是《编舟记》所描绘的这一群笨拙的人们,留给浮躁心灵的一击叩问。
像西西弗斯把石头推上山那样,每天重复繁琐的编辑辞典工作。剧中,正是这样的精神打动了原本玩世不恭、耐不住性子、没干劲的西冈,他以自身的特长为马缔做好辅助工作。不过,公司认为辞典编辑部是“浪费公司资金的害虫”,《大渡海》编纂面临喊停的危机。剧中,作者借监修学者松本之口道出作品的真意:没有语言,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能深切感受别人的心情。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就有人不能寻到合适的词,失去目的地的茫然在心中滋长。“为了让这些人安心地乘上小舟,我们为之编辑的辞典就名为《大渡海》,让《大渡海》成为靠近人们思想的辞典,为构筑一个彼此互相理解的世界,而助一臂之力。”
或许正是这样的匠人精神,让这部动画赢得了观众,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有了职业理想的支撑,再“闷”的工作也能化作从容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