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的新剧《大好时光》聚焦20岁、30岁、40岁等年龄段都市人群婚姻观。图为《大好时光》剧照。
(片方供图)
■本报记者 张祯希
日前,一篇批评国产都市剧普遍缺乏个性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指出,目前国产都市剧已经陷入一种小格局的窠臼,只剩下婆媳矛盾、妯娌之争、小三插足等“一地鸡毛”,都市人面对的问题与心理焦虑却被“屏蔽”。在这些格局缩小到家庭范围都市剧中,所有人物都成了承载家庭矛盾关系的情绪团块,找不到一点个体意识与都市性。“都市应该从家长里短中破壳而出,给人以正能量的同时,不规避都市人群生活与爱情的焦虑。”日前,王丽萍的新剧《大好时光》在上海进行了首场媒体发布,这部聚焦20岁、30岁、40岁等年龄段都市人群婚姻观的电视剧,还未开播便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今年都市题材国产剧的一颗“重磅炸弹”。
专攻都市题材多年的王丽萍将如何为都市剧找回遗失的个性?这个问题成为该剧除胡歌、许亚军等明星阵容外,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跳出婆媳模式,挖掘有心灵深度的戏剧性
“虽然市场对都市剧的需求量很大,但看惯了海外剧的观众,对于一地鸡毛的都市剧也已经审美疲态。”凭借《婆婆媳妇小姑》《媳妇的美好时代》《媳妇的美好宣言》等都市剧被观众熟知的王丽萍承认,如今的国产都市剧创作确实已经进入“瓶颈期”。
这一次,擅长“婆媳剧”的王丽萍没有再使用婆媳矛盾、妯娌之争等俗套桥段,而是将视线对准了都市“恐婚族”“闪婚族”们的爱情遭际。在《大好时光》中,许亚军饰演的40岁北京男人,与上海妻子三次离婚又三次复合;胡歌饰演的30岁都市大男孩,在初恋女友、欢喜冤家和理想女生间摇摆不定;韩东君饰演的20多岁大男孩却选择与小女友闪婚。
“30岁的男生心里一般都会住着几个女孩,很难再全身心投入一段情感,恐婚男如何从最初的惧怕、退缩与彷徨到最终担负起婚姻的责任,这其实是一个都市男孩成长的故事。”三个年龄段的都市男子,分别展示了三种不同的都市婚恋心态。与以往都市题材电视剧靠强化家庭矛盾冲突推进情节发展不同,在《大好时光》“不走寻常路”的爱情故事背后,王丽萍想要挖掘的是一种具有心灵深度的戏剧性。
都市剧要让都市人看到自己的生活
有业内人士曾将近几年的国产都市剧创作比喻为“大转盘”游戏。在这个转盘上标记着“婆婆搬来同住引发矛盾”“初恋突然出现造成夫妻矛盾”“小三插足婚姻”等选项,编剧一旦编不下去,便可转动转盘获得情节发展的新危机。这个不符合创作规律的夸张表达,切中了都市剧市场缺乏个性的痛点。这些元素的排列组合,不光出现在“婆妈剧”中,一些以“新锐”面孔出场的电视作品也不能免俗。拿最近一部主打“亲子教育”的电视作品来说,对孩子的教育本身并没能撑起整部电视剧,最终推动情节发展的依旧是“第三者插足婚姻”“婆媳矛盾”等情节。
“国产都市剧的格局正在缩小为家庭剧,人物不再是承载都市生活场域特性的个体,而成为可以被置换到任何生活背景之下的家庭矛盾团块。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都市人熟悉的生活,只有一个个高度相似的家庭矛盾的高密度组合。”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王丽萍认为,国产都市剧不应甘于躲在家长里短的“壳”中,而要找到与当下都市人的连接感。这种连接感不光体现在对于城市景观的精美拍摄与呈现上,更应该通过崭新的题材切口赋予角色独立的都市性格。
获得“恐婚族”这个灵感,与王丽萍担任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10多年的评委经历有关。在节目中,她发现70后、80后、90后群体经历着都市婚恋心态的巨大变化,这与传统观念的冲撞天然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