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日记(1947-1957)》
徐铸成 著
徐时霖 整理
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出版
作为《大公报》《文汇报》的核心人物,徐铸成先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本卷日记忠实呈现了1947-1957中国历史的五个非凡节点:风雨欲来的解放战争、至高荣光的开国大典、与志愿军共生死的朝鲜战场、心潮澎湃又严肃隆重的一届人大,以及一路风尘且反思良多的苏联之行。其间诸多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诸多事件惊险、振奋而鲜为人知。此外,作者也不经意间记录了众多生活场景,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杂于其中,与文化界诸多友人的交游点滴亦跃然纸上,故它又是一部独具视角的社会生活实录。
>>内文选读:
1951年4月27日
我们几十万兵吃不上饭,连我们军长半个月都吃不上油,我每天吃点辣子,有钱买不到任何东西。现在我们控制下的朝鲜人口,还只有300多万,城市都化为焦土,平壤百分之70变成焦土。
我们一个兵团开过去,在东线零下40度打,一个连三天不吃饭,100多人整连死了。
现在好一点,可以每天保证吃两顿饭(还不能保证吃热饭)。但菜还是没有,国家送去的东西,还运不到前线。
因为交通线延长,我们还有许多困难,虽然苦,我们战士不说第二句话,照样英勇地战斗。很多连吃不到饭,照样打仗。很多爬上大山就倒下来了。
4月28日
10时起,手病略好,再服白药,饭吃一点点,也不觉得饿,离乡背井,在这样的环境下千万不可生病。为了防止病得严重,今天整天没出去,又吃了四片消发弹琴,下午睡了一觉。今天下午二时,本组慰劳西北医院,我没有去参加。希望能把病好好养好,平安回国。
据《文艺报》唐英同志谈,他昨天到民工大队去住了一晚,了解些民工大队的情况。
东北各县都有民工大队派到朝鲜来,初来的时候,很怕飞机,很多人吓得跑回去了。后来看飞机也不过如此,有一次五架飞机集中轰炸他们住的房子,厨房炸垮了,结果无一伤亡,因此反而使他们的胆子大起来。几个月来,在这里的5000多民工,只有一个受轻伤。
他们初出来时,部分同志对群众纪律还不大注意,现在,他们和朝鲜人民的关系比一般干部还要好,因为他们来自农村,一有空就为老百姓喂牛、挑水。缺乏劳动力的朝鲜人民,是很感激他们的。有一个民工有一次拿了老百姓的苹果吃,受到批评,后来他决心改好。他的裤子破了,自己不会补,他说一定要朝鲜老百姓自动代他补,他每天为老百姓放牛,修牛棚,以及保证这家老百姓的饮水和燃料,结果,老百姓果然为他洗衣服,并把他的裤子也补好了。
他们初出来时,领导方面对出征期限解释不明确,因此他们有返乡病,也有换班思想。现在正努力扭转时间问题,提出“胜利而来,胜利而回”的口号。
他们对于已分到的土地很怀念,念念不忘他家的耕牛如何,田是否在耕种,小牛生了没有。最近,有四位东北的县长来到这里,向他们保证包耕包粮,保证他家里交粮吃饭,因此,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工作很有组织而细致,每天总结经验逐步改善,现在,各山坡都挖了贮藏库,安排定位位置,装一汽车汽油只费两分钟,装一火车东西,20分钟就完成了。
这次慰劳团来,对他们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这一大队中,分到三条毛巾,他们把一条重点奖给成绩最好的分队,这分队认为是莫大的光荣。
今天下午在房里睡着,看到一位人民军和我志愿军同志的交往,打打吵吵,正像一家的兄弟一样,可以具体说明中朝战士的友爱。
作者:徐铸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