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
李大钊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主演感言
张颂文(演员、《革命者》中李大钊扮演者):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先生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身处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大钊先生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他的武器,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和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坚信这条道路是高尚的、光明的、必胜的,因此他愿意为之舍弃自我、奉献一生。
在塑造李大钊先生的过程中,有一场戏我记忆犹新:拍摄“三·一八”惨案那天,由我扮演的李大钊率先走上街头,参加北京群众要求拒绝八国通牒的游行抗议。在剧情中,街上设置了军警,拦住李大钊和群众的去路。队伍正想往前继续走,军警朝天鸣枪警告,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包括我在内。当时我心里闪过了一个念头:“难道因为有人阻拦,我们就要放弃发出抗议列强侵略的声音了吗?”想到这里,几乎是下意识地,我往前走了一步,站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那一刻,我似乎领悟了,明白了李大钊先生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句话的含义。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由演员张颂文饰演的李大钊,在电影《革命者》中道出这句独白。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一批革命者本可以为自己而活,却为了国家民族光荣赴死;如今教科书里记载的历史,是他们为信仰无悔奋斗终身的征程。作为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波澜壮阔历史而展开的电影,《革命者》在7月1日上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影片监制管虎说,《革命者》用多个视角并联的结构多方位地展现李大钊的一生,也多角度地呈现当年的历史环境和鲜明特征。“不仅展现纷繁复杂时代中的风云人物、思想先驱,更希望让每一个人物都有情有性,让历史有厚度也有温度,在写实的同时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
是一部伟人革命人生的传奇,更是一曲理想和信仰的赞歌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今,他播下的革命火种已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他崇高的革命精神、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坚定的信仰信念,依然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浙江师范大学党史教授张文琳说。以这样一位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影片主人公,该如何完整、准确、权威地诠释他的精神品格,表现他的革命故事?《革命者》影片主创团队深入李大钊的故乡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采访采风,向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中央党校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反复请教,力求在影片中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
“我们不单单是要塑造一个领袖形象,而是要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这样的意识才能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正如管虎所说,在《革命者》中,深受桎梏的李大钊即便身处危险又逼仄的环境,依然对美好充满向往,对自由怀有信念。其中有一个镜头,是李大钊在窗外一手捧着书本,一手轻抚树枝下白色的花朵。“这是个以小见大的细节,可以看到他是浪漫、富有诗情画意的,伟大的李大钊也有人间烟火的平凡一面。”导演徐展雄介绍,电影中还有超现实的设计,呈现每个革命者对未来的向往,孕育出坚定不移的信念,进而带领亿万同胞开创了美好的今天。
《革命者》不仅回顾李大钊的生平,也展示了他和毛泽东、陈独秀、张学良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以及那些在历史中籍籍无名,却敢于舍生忘死的面孔。工人、农民、学生,不同的面孔有着相同的信仰,照亮每一处中国;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景,勾连出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三·一八”惨案等重要历史事件。不同主观视角的主人公或许学识不同、命运迥异,但都被守常先生所感染和激励,为了共同的目标奋进。他们诠释了革命者的精神:有信念、有坚持、有担当。
形似之外更重要的是神似,展现风云人物的真实与温度
《革命者》主演阵容中,出现了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彭昱畅、秦昊、白客、章若楠等名字。“选演员时,我们不会先入为主地想这个演员是演过偶像剧还是历史剧,只考虑这个演员是不是适合角色,除了形似之外更重要的是神似。”管虎说。
做好发型、粘上胡子,穿上长衫、戴上眼镜,张颂文的扮相与人们印象里的李大钊非常接近。而更重要的,是塑造先生的魂。为此,张颂文反复琢磨了李大钊生前唯一的视频影像——1924年9月22日,俄共(布)中央和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举行“不许干涉中国”协会群众大会,李大钊面对几千人发表演讲。“虽然这段视频没有声音,但是从大钊先生演讲时的神态和动作,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性格果断、意志坚定、说话掷地有声的人。”此外,张颂文还翻阅了《李大钊全集》,书中收录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帮助他越来越深入地体会到先生内心的抱负和无比崇高的精神。
“他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大士,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可爱学者。他是赵纫兰的丈夫,是孩子们的父亲,他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所以我在塑造李大钊时,也加入了一些他在家中爱开玩笑、在妻子面前也会有脆弱的一面等细节。”张颂文说。
学者阐述
侯且岸(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
李大钊是一位有思想、有理论、有使命的伟大革命者。他无私无畏、理性锐进,他全心为民、充满大爱,他求真求实、平和包容,体现出完美的精神品格。如鲁迅先生所说,他和他的著作是“革命史上的丰碑”(参见《<守常文集>题记》,1933年)。
李大钊的挚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申府先生曾在1980年对李大钊作出中肯的评价,亦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他在回忆中指出,李大钊是“最先进的思想家、最先进的革命家”。在他身上,有着“转变局面的力量”,“假使守常同志不死的话,以后中国革命的进程上也许会少些挫折”(《忆守常》,《张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1-502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亦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领袖。他率先在“思辨”中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并全力付诸实践,推进了近代中国最大的思想变动。他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立志“深研政理”,不懈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他既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在中国北方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进行艰辛的革命探索。他为唤醒民众、振奋国群,勇敢赴死,践行了他的誓言——“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牺牲》,《李大钊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
张文琳(浙江师范大学党史教授、《革命者》历史顾问):
《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选取了一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展现了李大钊积极探索、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在他的感召之下,毛泽东等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及各阶层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历程。
该片集中表现了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如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组织和开展北方地区工人运动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等。但编导并没有把笔墨仅仅局限于此,而是深入揭示了李大钊在中国历史上更为深远的影响——他以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和团结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先进青年如罗章龙、高君宇、邓中夏等,毛泽东更是在李大钊的直接影响和具体指导下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和走上革命道路的人。陈独秀也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有了其后两人相约一南一北共同建党的不朽伟业。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演讲,即向进步学生公开传授马克思学说,使之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
该片也以相当长的篇幅揭示了李大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他胸怀大爱,不仅爱家人,爱同志和战友,更由衷地爱底层劳动者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如他到农村调查农民的生活状况,在田间地头,对农民嘘寒问暖,招呼大家来喝水,并亲自给他们倒水喝。他除为党组织和革命活动提供经费外,还向家庭贫困的北大学生伸出援手,从经济上给予无私的支援,如提供路费等。而他自己的生活却俭朴至极、捉襟见肘。如一次他请毛泽东吃饭,饭毕,掏出钱包来付饭钱,竟在钱包里摸索了半天,什么也没有。他又从帽沿儿里摸出一块钱,是藏的私房钱。《革命者》展现了他爱憎分明和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