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璐明
上海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小龙飞天》剧组一行45人结束了长达4个多月的欧洲巡演,日前圆满返沪。在此期间,他们的足迹踏遍法国、瑞士、比利时29座城市,行程超过10000公里,累计演出96场,观演人数近4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小龙飞天》首演当天,正值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小龙”剧组克服困难,与惊恐中的巴黎人患难与共,通过独特乐观奋进的中华精神传递正能量。《巴黎人报》称:“观众被演员的表演打动,仿佛重获温暖,一次次为精彩的杂技节目欢呼喝彩。这一天,杂技不再只是演出,更是一个奇迹。”这是继上海杂技团 《十二生肖》 在欧洲多个法语区城市引起轰动之后,再一次用“海派新马戏”征服了欧洲观众。
中法合作打进欧洲主流市场
与《十二生肖》一样,《小龙飞天》还是遵循“国际委约、中国制造”模式打造。中方提供节目编排,法方凤凰马戏公司根据欧洲观众审美口味进行修改。在演出前一个星期,整个剧组到巴黎进行最后的整体包装,法方对出场顺序、灯光调度等细节进行最后的调整。为了让西方观众能理解中国艺术精髓,《小龙飞天》充分使用传统杂技、少林绝技、木偶表演及大量西方观众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舞台上两条直冲云霄的金龙和高悬的大红灯笼更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符号。而《双人技巧》《单人倒立》《花坛》等节目则体现了中国杂技的真功夫。
“《十二生肖》合作完之后,法方对上海杂技团的创作理念和执行能力大加赞赏。”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说,“怎么对欧洲观众讲好中国故事? 法方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视角,让中国的杂技文化在欧洲落了地。”
用技巧呈现节目思想内涵
俞亦纲告诉记者,近年来,欧洲观众对杂技的欣赏口味已经从单纯欣赏杂技的技巧转变到青睐杂技与视听、表演艺术、数字技术等多个门类巧妙融合的“新马戏”。
“所谓新马戏,就是利用杂技技巧来呈现演员的内心世界和这个节目所传递的思想内涵。杂技技巧的难度不再是杂技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大家更关注的是艺术与杂技的结合度,和如何利用杂技来讲故事。”俞亦纲说,中国杂技过去比较多的重技术、轻表演,虽然曾以高难度的技巧享誉世界,但是面对“新马戏”的市场潮流,应该顺势而为。
“《十二生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杂技在包装、编排及艺术氛围营造上的不足。从《小龙飞天》开始,上海杂技团有意向‘海派新马戏,转型,不但要重技巧,更要重表演和故事情感的表达。”俞亦纲透露,从去年开始,上海马戏学校已经将表演、音乐和舞蹈课列入主课范围,将艺术修养与杂技技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