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自春节起开设的“此刻 ·我们”栏目,持续记录疫情下不同城市地区的日常和富有人文关怀的思考,今天继续分享给大家。
疫情持续到今天,已经需要全球各国凝聚力量,一起携手抗击,当中国的疫情整体趋缓之际,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则是数字不断攀升。
截止到3月9日早上,日本确诊人数达1193人,韩国7313人
疫情初期,来自日本政府和民间支援的力量曾感动了不少两国民众,如今中国也开始向日本支援医疗物资:之前一个小城羽咋市和南通市通州区是友好城市,艰难筹集口罩赠来四千个,近日南通市回赠了一万个口罩,附赠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马云公益基金会筹集了100万个口罩,捐赠给急需这些的日本医院,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担风雨”......日本网友留言感谢这种守望相助的友谊。
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一些缺乏理解和同理心的声音去解读他国抗疫。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与文化性格,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很长一段时间其文化特征被描述成“菊与刀”,但这已无法解释他们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的克制、冷静、恐慌、无奈等等情绪行为,今天分享的这篇记录观察从最新的日本疫情日常入手,探讨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文化心理。
疫情面前,勇气与担当不可缺失,理解与尊重也不可缺席,带着这份眼界和关切,我们与邻国、与全球,才能同担风雨。
疫情下的东京生活
戴恬 | 文
在日本工作生活的我,因为日韩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最近也收获了许多关心。
工作日的早晨,许久未曾联系的朋友问我还好吗,而这时候我正在东京满员地铁里挤车。
早晨的东京像是一个巨大齿轮不断滚动的机器。赶去上班的人们戴着口罩,静默地排队,依次上车,挤在狭小的车厢中,低头看手机或者发呆凝思,试图维持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
作为一个在日本生活的普通人,生活还算是有序平常的。
■ 东京地铁口派发口罩的华人团体(新华视频截图)
如果你在网络搜索里输入“マスク(口罩)中国”,会有很多让你感到温暖的消息。
大分市是武汉市的友好城市,向武汉送去3万枚口罩和防护服等;在市政厅设置募捐箱,用来第二次购买物资支援武汉。广岛县向四川省送去八万枚口罩;茨城水户市向重庆市送去三万枚口罩。
兵库县向广东省和海南省送了口罩100万枚。据神户新闻报道说,1995年阪神大地震收到两省的赈灾捐款;2009年新型流感流行时管广东省曾经赠送20万枚口罩;2018年台风19号肆虐时海南省曾捐助20万人民币。负责物资捐助的县厅国际交流观光课说,这是对到现在为止受到的帮助的报恩。希望今后能加深友谊,互相帮助。(これまでの恩返し。今後も友好を深めながら助け合っていきたい)
日本民间也有很多善良之举。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寄了一千枚口罩,这些口罩将分发给大屠杀幸存者。2月29日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快手的“圆音”线上音乐会演出中特写了他使用的中国武汉制造吊钹,并最后用中文为中国观众鼓劲:“大家,加油!”在日本街头,也有不知名的日本女孩身穿唐装拿着募捐盒向行人募捐。
■ 坂本龙一演出(视频截图)
这些天,总有网友感叹道日本竟是一个友善的国家。但其实日本在SARS和地震期间,也曾积极捐助过中国。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中国国内有很多日本企业;日本国策“观光立国”,而中国游客占了外籍游客的“半壁江山”;已经投入约125亿美元的奥运会顺利举办需要有邻国支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人道主义关怀和长久以来投桃报李的互助情谊。
2月27日中国向日本提供一批试剂盒等抗疫物资;3月2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100万枚口罩支援日本疫情防控;朋友圈里也总在流传一些美谈——比如春节前后国人购买了大量口罩,如今有华人走上街头,主动为路人分发口罩。
■ 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的物资图以及部分日本网友留言
以前结交日本朋友,总觉得他们彬彬有礼,但有时候过于谨慎显得拘束。我问他们,怎么感觉和你们日本人交朋友,一开始总觉得隔着什么好像很难亲近?
他们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好像那炉上的水,到煮沸都是有一点时间。交往得多了,便渐渐产生了“牵绊”(繋がり)。
疫情既已跨越了大洋,日本的每日生活也变得魔幻起来。
无论是超市或药局,口罩的货架永远都是空的。从春节过后,百元店大创的口罩货架一直空着,上面贴着“对不起,口罩已经买完”的告示,上面还有一排小字“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显得无可奈何,却又温情脉脉。
■ 药妆店内时断时续的口罩(作者供图)
朋友圈里每天都有朋友在分享买口罩的消息;上班的路上,看见有人守在药妆店等候开门。朋友说,那天他去排队,排到他还有三个人,但口罩只剩两份。最后是一位日本老奶奶,听说正好卖完了,叹了口气,只好转身走了。
终于自家旁边的超市也出了告示,第二天将有50份口罩售卖。我也起了个大早:买口罩去。店内规定一人只限购一包,于是离开店还有二十分钟时,50人份已经排满。时间一到,在店员的引导下依次到货架上选取口罩,口罩10分钟售罄。下次进货依旧遥遥无期。
除了口罩之外,中国推迟复工日程也使得不少日本企业受到影响。日产汽车在武汉有生产线,无法保证复工日期;洗卫品牌TOTO也因同样理由关闭了部分产品的预订服务。
之前停靠在横滨港口的钻石公主号上不断传来新增感染的消息;2月21日游客下船后也有人陆续确认感染;使用同一健身房的数人感染;市中心办公楼中工作的普通公司职员感染……2月27日,首相安倍晋三公布全国学生停课后的指导建议后,日本民众的不安情绪到达了一个峰值。于是网上一则传闻:“制作厕纸的纸浆来自中国,厕纸很大可能告急!”让日本民众爆买起了纸制品。厕纸,厨房用纸,卫生巾,所有货架上纸制品全部被买空。即使经济产业省的官员出来辟谣说,日本的纸类百分之九十八产自国内,第二天仍然看到超市排队结账的人们每人手拎一包厕纸。
实际上历史上日本曾有过不止一次“厕纸危机”,最早是70年代,石油价格上调,首相本呼吁大家节省用纸,结果谣言和夸大其词的报道导致所有人疯抢厕纸,卫生用品居高不下;之后的阪神大地震、311大地震,也总会有人大量囤购卫生用品。
■ 民众排队购卫生纸、厂家辟谣保证产量充足(日本FNN图)
这让我想起福岛核电站泄露后国内引发的抢盐风潮。在灾难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在疫情面前,人类越过地理的距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作为华人,看过了新冠病毒的凶猛态势,焦虑让我们一个个仿佛成了冷静的人潮中的“吹哨团”。看到日本人周末扎堆出门,早晚高峰人潮汹涌,总有朋友在痛心疾首:他们怎么都不慌!中国的“作业”他们不快点抄?
你说,那些出门在外的人不慌吗?我想,也不是。
2月18日在福冈市地铁上,有个没戴口罩的人咳得厉害,旁边的人指责他,与他发生了口角,激烈争吵之后按了电车紧急停车按钮。日本的地铁中一般设有紧急停车的按钮,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发现可疑包裹、车厢有人斗殴等,乘客可以从内部紧急制动。但地铁的准点率、排班顺序都得受影响;数以万计的人出行计划或被延误。在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至高信条的日本,这种行为可谓是给整个社会添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日本政府很难做到类似中国的疫情防控——哪怕他们发出类似封锁城市的“建议”,各个自治体也有权选择不接受。同理,尽管日本政府有针对企业的防疫指导,企业掌握着对于社内防疫政策的全部主动权。
这个时候再看看早高峰上班的上班族们,排队买口罩的人,是在这特殊语境下普通人共同的“讨生活的无奈”吧。
日本自古地震多发,自然无常,造就了易触目伤情的民族性格,也使大多日本人内敛敏感。对于日本人来说,在团体之中首先做好本分之事的行为准则已经写进基因里。这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吧。
最近总想起在电影《使者》中老奶奶结尾的台词,摘自在日50年,曾任日本上智大学校长的Hermann Heuvers的散文。他曾用“获得,付出,平静”(「いただく」「捧げる」「落ち着く」)来总结日本人的特征——获得照拂,体谅他人,获得心之宁静。扮演者树木希林是一名优秀的日本女演员,曾经获得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
■ 电影《使者》中扮演者树木希林的结尾台词
愿疫情过后,每一个经历过洗礼的人都能拥有笃定而从容的人生。
作者:戴恬
编辑:郑周明
责任编辑:张滢莹
*文学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