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在文本中多次出现的“告诉我吧,人生,在哪里才可以找到你啊,人生”的呼唤,配合着“出塞出塞,新疆新疆,出塞出塞,新疆新疆”的火车拟声,像极了一支进行曲的主歌和副歌,也像极了一个心怀天问矢志不渝的行者的呼喊,他,正踽踽独行在辽远苍茫的西北旷野中。
邱华栋 | 文
2017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刚从鲁迅文学院的散文非虚构班的课堂讲完话出来,从广西来的作家梁晓阳便在大教室门口拦住了我,腼腆地跟我说了几句问候的话,随即谈起他的最近创作。很快,晚上他便在鲁院的宿舍里给我发来了他的《出塞书》。一浏览,我立马觉得这部书稿不简单,不光他是用绝大部分篇幅写了我的老家新疆,而且从一开篇到上部就感觉到了一种默写沧桑,诉说理想的深沉、艰难、坚决和真诚。
几天后,我在给晓阳的信息中说,我已向《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王山老师推荐。好事多磨,这部凝结着晓阳十多年心血的作品,终于在2018年第六期的《中国作家》纪实版发表了十万字。
■ 《出塞书》梁晓阳/著
作家出版社2019年8月版
在阅读晓阳的《出塞书》书稿过程中,我除了为晓阳决心为他的早年“盲流”新疆的岳父母和一干亲戚以及他挚爱的妻子女儿“写一部大书”所感动外,更为晓阳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坚韧不拔的努力与追求所感染。可以这样说,《出塞书》既是一部非虚构,也是一部长篇跨文体,有时间脉络,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写出了人物的命运,说它是长篇小说是不错的。这是作为散文家的梁晓阳在创作领域上的重大收获。
按照晓阳的讲述,这部书从2003年开始动笔,写作时间跨度长达十六年,期间他无数次往返于疆桂两地,经历了断断续续的生活、磨难、体验和创作。全书采用复调式结构,一条主线记录和叙述五十多年间他的岳母岳父等那一代人为逃避苦难,从内地“盲流”到新疆的沧桑往事,一条主线写他为实现文学梦想、为陪妻子探亲和逃避南方生活带来的伤痛,为求解老人的身份之谜而坚持十五年往返于疆桂两地,最终完成了心灵的“转场”的曲折经历。
在上部“巩乃斯往事”中,作者以记录口述的方式,主写“我”的岳母、岳父、姨姨、姨婆婆以及一群广西老乡的“盲流”、求生、流浪,最终安居的生活史,讲述人语言朴实,吻合身份,心扉敞开,性格毕现,倾听人“我”设问合适,补位及时,既作为倾听者、设问者在场,同时更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出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故事、性格和内心。在十多万字的记录和描写中,完成了一段真实历史资料的个体回忆与现场实证的人生之旅,既在文学上塑造了许多历经苦难却坚强豁达的人物形象,也为中国现代民族迁移与人口流动史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在多年多次的拜访、看望、探视、追寻岳母、岳父及其亲属的生平家世历史沿革的过程中,作者以时代巨变的对比手法,将自然风物、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的描绘,与自然人文的考察、探究和采风结合起来,以几十个身份、职业、性别和年龄不同的第一人称“我”的口述叙事,达到了史料的真实性、作者的亲历性和叙述的亲切感的目的。
下部“十年转场”是全书的重头戏,也是书中人物包括父辈和“我”在内的众多人物“出塞”的历史的升华。读这部分时,我有一种时而沉郁、时而酣畅的变化莫测、新奇感人的体验。主人翁“我”行踪不定,时而北方时而南方,时而住居时而旅途,在这样的生活形态下,作者的文字写得很潇洒,很自在,几乎旁若无人,不但人物在变化中出场,故事情节布局飘忽不定,而且连结构都是信马由缰,颇有李白的浪漫主义,同时因为记述了自己的苦难和心灵煎熬,又具备了杜甫式的现实主义诗史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其让人忍俊不禁或者会心一笑的是那句火车行驶的拟声词,作者从最先的“克勒克勒,克勒克勒”,到后来豁然大悟的“出塞出塞,新疆新疆”,我相信读者读到这里以及在后来的行文中不时出现的这种拟声,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种在一般旅途者感觉中是那么枯燥寂寞单调的声音,到了作者晓阳内心便成为属于自己的心灵物语,如果没有对父辈苦难的同情、理解和探究的心理,没有对自己的理想(更多的是表现为“要当一名与众不同的作家”——晓阳语)的刻苦追求,那么这种别具一格甚至具有创造性的心灵物语是不可能出现的,正是因为这样孜孜以求,我作为文学路上的同道中人,对晓阳这种探究、揭示和书写父辈苦难的决心、毅力以及取得的进展深为感动。他的这种探究,也是自己对人生理想的坚持和对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
在风格方面,作者在下部以沉郁苍凉的笔调,大篇幅叙述了自己在十几年里在广西和新疆之间南北往返,接近于新疆哈萨克牧民“转场”这种生活习俗的经历,可谓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意境显得非常辽阔,眼界显得非常高远。作者像一位布阵出色的将军,让三十几万字像一列列战车一支支军队,在他的无数次出塞征程中,在南方和新疆之间奔腾辗转,时而偃旗息鼓,时而狼烟沸腾。在这过程中,包括自己在内的各色人物纷纷登场表现,中间又穿插叙述阿依父母家族以及各色人等的生活现状和奋斗史。很明显,晓阳出塞的目的,是以个人家庭的探亲为点展开,但又以阿依父母家族的历史考察为线而扩充,加入了众多南方人出塞的故事传奇。这样,就使得全书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获得一种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作者从这些人的变迁成长与生存发展的轨迹中,看到了时代变化的印记,生命抗争的力量,从而较好地完成了从“小我”的家庭叙事向“大我”的人生追问的转变,因而其文本的立意高低和价值实现也就一目了然。
更值得注意和肯定的是,晓阳在《出塞书》里塑造的那个“我”,我理解为就是他自己,书中那种带有豁出去无所畏惧的真实性情和坦荡胸怀,在当下的写作中非常少见。作者几乎是拿着解剖刀进行自我解剖,拿着“照妖镜”照进自己而写,也可称之为接近于自我剥光式的“全裸”呈现。正是因为这种勇敢的表现手法,成就了这部与众不同的《出塞书》,也使这部洋洋六十多万字的文本成为一部仅仅属于晓阳自己的、别人无法代替的文本,这也导致晓阳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东西暴露无遗。那句在文本中多次出现的“告诉我吧,人生,在哪里才可以找到你啊,人生”的呼唤,配合着“出塞出塞,新疆新疆,出塞出塞,新疆新疆”的火车拟声,像极了一支进行曲的主歌和副歌,也像极了一个心怀天问矢志不渝的行者的呼喊,他,正踽踽独行在辽远苍茫的西北旷野中。
总的来说,《出塞书》称得上是一部题材独特、书写壮阔的杰作。西北边陲,一代人的沧桑往事,激发着一代人的漫漫求索,时代的画面徐徐展开,历史深处传来了动人的回响。全书语言生动具体,营造的境界辽远浩荡、沉郁苍茫,吻合了神奇的西北大地的质地;自传式的文体,非虚构的叙述,南方现实与西北追求的精神挣扎的映射,现实主义全景式的铺张,性情真诚的心灵史,堪称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悲情壮歌。
作者:邱华栋
编辑:张滢莹
责任编辑:陆梅
*文学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