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京都非常相契,町家小路不通公交,小汽车也不都能纵情驰骋,却总有自行车道。一刹车,一拐弯,平常风景就在眼前。时间实在不早,匆匆掠过晴明神社、戻桥、初代上京区役所旧址。无意间来到长德寺门前。这寺也居然很有来头,一块木牌,上书“茶家山田宗遍出生之寺”,山田生于1627年,父亲曾是寺中住持。他长大之后,喜欢茶道,改用母姓,做了茶家千宗旦的学生,又为小笠原家服务,终于开宗立派。
一块石碑,写明为“会津藩洋学所迹地”。1864年这里在会津藩士山本觉马的努力下成为“洋学所”,是京都洋学兴起的地方。风雅与知识,就这样聚集在一门之内。而那门此时用竹栅虚虚拦过,只能看见老松横斜,花木扶疏。一侧告示栏上有毛笔书写的佛经隽语,这天是《佛说无量寿经》节选:“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乍见之下,真受了猝然一击。后来几天经过许多别的小寺院,也看到各种风格的告示栏,都没有这几句印象深。
又到寺町通,直奔鸠居堂。大约十年前妈妈曾经从东京银座的店里买回一些纸,那时就极为喜爱墨绿色底子上印满淡绿色小鸟儿的包装袋。纸当然是都用掉了,包装应该还保留在旧居。这次前往,几乎有一点儿朝圣感。
店面不大,对门就是仓库。临街墙面贴着整幅广告,居然在宣传蚊香,顿觉它也有亲民的一面。推门进去,确是品类繁多,不少中年人挑挑拣拣。在此数日,知道日本的传统书写方式还很普遍,日常需求应该不小。明信片、信纸、便签、钢笔用笺、毛笔用笺,以至专门的书法纸,铺满几层货架。
徘徊着一一看去,最惊异于分类之细。洋纸信笺都很厚实,有很深的凹凸印花,或者彩印小簇西洋花卉。和纸更在纹样上大下功夫。动物、植物与景物最多,譬如胖猫提囊远行,兔子从圆月中奔来,青蛙稳稳蹲在页脚;柳枝低垂到池塘,春草漫然生长;笋,胖萝卜,一颗草莓。可爱些,全部卡通化,传情表意从童年开始。简明些,不要花纹,只有行线;颜色各异,宽窄不同,应对时节变换中各种心情与需求。
也有成卷的书法纸,边角有花,都是细线勾摹,彩色印成。可惜现代印刷用的彩墨过于鲜艳,很难永远保持“不俗”。大抵浅色者易浮于表面,深一些就更沉稳——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越到中年越难克服。所以一切都要仔细挑选,浅粉与淡紫色的花儿尽量回避,墨绿、草绿、藤黄都好,靛蓝正红也都可看。
在这店里遇到故人曾送我的礼物。猫明信片、猫信纸。都已是数年前事,依然在卖。老店真有一种沉稳的气度,光阴流转只是周而复始。
非常不舍地离开,又去“l o f t”买笔记本。这是一家几层楼高的文具与杂货商城。因为刚到时就买过了笔,此时已冷静不少。反复默念“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严格控制消费冲动。下一年的手账都已摆在展台,也细分到极致。封面主题多不胜数,各种动植物、厨房和家庭生活。
儿童版有各种颜色与花样。大人的在材质和栏目上下功夫。皮面布面与纸面,日计划、周计划、年历与随想页。我常年深居简出,一日一事;补日记时常常羞愧茫然,不知从何说起。如此巨细靡遗的日子,真是从来未曾经历过,可是又不免羡慕。仪式和规则感能让人心安定一二,把每日琐事分成几块记录下来,似乎生活会更加值得过。
但当然,明白是虚妄,就不可能做得到了。在那展台边绕了好几圈,极为收敛地买了几本,全是因为封面上有猫。
作者:陆蓓容
编辑:何晶
责任编辑:陆梅
*文学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