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研究所《复原铠甲要注意,老照片也会骗人!军博的乾隆皇帝大阅甲就错了十多年》一文中,谈了后横云叶,有人问,云叶是干什么的,其实很明显,云叶原本就是用来保护肩胛的,后来演变为饰物,如放在前面,两支云叶互相碰撞非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会碍事。不管云叶有多华美,恐怕只有外行才会摆在前面。从而也可以看出进行甲胄复原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有些朋友认为那照实物画总没错吧,象照着拍卖图录的这把宝腾腰刀,一模一样地画出来作为复原乾隆皇帝的佩刀总没问题吧?其实这么做也是错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此刀缺件,刀緌上的红珊瑚珠或绿松石珠已失,图中以红圈标出。
其二:这一批九十把刀的制作是乾隆的个人行为,用官方的话叫“宣威制胜,远靖迩安”,也有教育子孙居安思危,不忘祖制的意思在里面。天、地、人系列腰刀的形制,并不都在清廷的典章制度里,也就说是他制作这批刀,特别是玉柄刀,并非为搭配哪套甲胄使用,如上图这样搭配甚为违和。有朋友问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样行?按笔者说,以典章结合实物,在可能的情况多看多思并去复原状态最好。如无法实践用画笔实践下也好。笔者有朋友拿来一幅画,问笔者这个毛病在那儿?笔者一看就知道这画是根据传闻和有限的实物照片想象着画的。
原因很简单。其一:有关兵丁清甲没有甲袖的说法,画中误把左右护肩理解为甲袖。这个就是不注意观察了。骁骑校棉甲和骁骑棉甲实物展示。
其二:所谓清(无铁叶)棉甲甲钉等距排列的说法在画中有所体现。观察实物,大家能看到,就算是无铁叶的甲胄,布面上的铜钉排列也是按有铁叶状态排列。不信,你看?前裆、上衣、下裳甲钉距离真的完全一致吗?
其三:画刀不带手绳(刀緌)的说法,画中有所体现。这点多次说过,详情请见
《兵器谱|古装剧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战刀脱手该怎么办?图说中外骑兵佩刀中的手绳》其四:有关袢甲丝绦的问题,实物和图示是没展示,可不代表没有。您们看下甲腋下的绳索,这是什么?另外可以想想看,如果不系绦带这身棉甲会有多不合体?
其五:有关甲袖绳袢的实物表现画中并无体现,请注意《大阅图》中乾隆的中指。大家会发现不管事兵丁还是校尉乃至皇帝,甲袖都是有挂指绳袢的。
其六:有关下裳后面位置画中表现失误。这套类甲是骑兵甲,并非步兵使用,应该表现清楚,朋友问了笔者也不知道甲后面什么样?实物也没展示后面,但可以看下图。
笔者们对比下,不难看出差别吧?其实比较真实的老电影如八十年代的《大清炮队》中也显示穿着下裳后面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骑在马上,这个部位是由鞍子来保护的,不需要再行防护。其道理和清甲没有右裆是一样的,右边挂箭囊,右裆会碍事。
其实问题还不止这些,其他的问题也有不少,笔者就不一一细说了。朋友说了,不就一幅画吗?干嘛这么较真呀?笔者想说得是在清棉甲大量实物存世,典章制度基本完善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糊涂的认识,上朔到更早时期的甲胄复原、绘画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愿大家戒骄戒躁,心平气和地多积累资料吧,多结合实物进行复原对比。笔者相信只要有了量的积累,质的飞跃还远吗?
作者冷艳锯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