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为此,原定档于春节假期的《承古萌新 瑞霭迎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年画展》延期闭幕,以飨观众。
农历三月三,又到了上海人看桃花、逛庙会的季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起来,桃花与年画还颇有些渊源。在这繁花与共的日子里,欢迎久宅家中的市民朋友们,到公园赏桃花,来博物馆看年画,迎接这个迟来的春天。
桃木辟邪
桃木在民间信仰中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典术云: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制百鬼。今人门上用桃符辟邪,以此也。”中国年画的产生正与民间过年时张挂门神和桃符的习俗有关。
早在先秦时期,神祇护宅的观念就已被普遍认同。古时人们认为生病皆因鬼魅作祟,所以在岁末辞旧之际会在门上画上门神以除病殃。最早的门神形象是出现《山海经》中的神荼和郁垒。《山海经》中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及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
河南南阳出土汉画石像中的神荼、郁垒
原先是在家宅门口立桃人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将门神画在了桃木削成的薄版上,制成了桃符,也叫“桃板”或“仙木”。“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寸,大四五存,上画神像狻猊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写桃版”)。明代以后,桃符普遍改书于纸上,演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门神年画和春联。
福建年画《神荼郁垒》,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东汉以后,神荼、郁垒也逐渐吸收了现实中武士的形象,变成将军扮相的门神。尔后,历朝历代的名人将相因文人和民间艺人的演绎,被民众熟知,一些英雄好汉也被百姓奉作门神。唐代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就是年画中最常见的武门神形象。
四川夹江年画《秦琼与尉迟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湖南滩头年画《将军执花童子门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广东佛山年画《红地福旗大刀将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仙桃祝寿
桃子的外形粉嫩可爱,是年画中常见的图像符号。自古以来,桃子就被中国人视作福寿吉祥的仙家果实,传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又有“仙桃”“寿果”的美誉。桃子是寿宴中必不可少的果品,用米面做成来代替鲜果“寿桃”,也成为了中国人寿宴上的传统面点。
桃子为何象征长寿?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孙膑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离家一去十二年。一日孙膑猛然想起母亲生日将至,于是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师父摘下一只桃让孙膑送给母亲。回到家后,孙母吃下孙膑带来的桃子,容颜一下子变年轻了。人们听说此事,便效仿孙膑,在父母生日时献桃祝寿,祝愿父母长寿健康。
另一说,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有关。三月初三是王母圣诞,每年这天都会举行瑶池蟠桃会,八方神仙都赶来祝寿。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吃了蟠桃可以身轻体健,得道成仙。
上海旧校场年画《孙行者大闹蟠桃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年画中的桃子往往出现在寿星手中,作为其身份的显著标志。也经常与石榴、佛手等瓜果组合造型,寓意“福寿多子”。
天津杨柳青年画《绿地流云福禄寿三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新疆年画《三星人物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河北武强年画《百子成名、寿比南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湖南滩头年画《一团和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南桃”版画
桃花源、桃花渡、桃花雨……,这些古代诗文中以桃花命名的意象,在文人笔下总是浪漫而炫目。昔日姑苏城北的桃花坞,曾是现实中的桃花源。
苏州桃花坞年画《水乡风光》
姑苏版画《姑苏阊门图》
唐宋时期,桃花坞一带遍植桃树,每年春天落英缤纷。到了宋明时期,不少江南文人选择在此地隐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他的一首《桃花庵歌》,刻画了一个洒脱快活的“桃花仙人”,也为桃花坞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唐寅《王蜀宫妓图》,故宫博物院藏
让桃花坞成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因其曾是南方木版年画的重要产地。桃花坞木版年画兴起于明清时期,借助苏州刻书业的产业优势,吸收了民间戏文故事、小说绣像的创作养分,使得桃花坞年画的题材大大拓展,表现出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写实风格。桃花坞年画市场覆盖面广,对附近地区的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远销日本,对日本浮世绘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近代上海的一些年画作坊也多由苏州画商经营。桃花坞年画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有中国年画的“南桃北柳”之称。
苏州桃花坞年画《母儿满床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苏州桃花坞年画《玉堂富贵》,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苏州桃花坞年画《十美踢球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苏州桃花坞年画《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历史悠久的中国年画,直白地表达了世世辈辈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祝愿。无论世事变迁,这些刀笔刻画的图像总是充满着乐观与希望,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撰稿 | 邵文菁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