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最近真的是越来越冷了,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发烧,尤其是抵抗力较低的儿童,发起烧来简直让爸爸妈妈操碎了心。然而,就在前几天出现了一则热搜,直指近年来颇受家长们喜爱的退热贴。
我就想问一句,真的会有人指望退热贴能退烧吗?
关于退热贴
退热贴有多受欢迎呢?
在亚马逊降温退热销售排行榜TOP10里,各种类型、品牌的退热贴占了7个。
某宝小林日化官方旗舰店,退热贴月销售10000+。
日本经济新闻网表示,2018年,访日游客带来的退热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8%。
甚至为了满足中国消费群体的需求,小林制药还计划增强设在中国安徽省工厂的设备,预计2021年投产。
退热贴的退热原理是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亲水凝胶。
这种材质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功能,并且可以储存大量的水。
贴上退热贴后,皮肤上的热量被亲水凝胶吸收,并通过水分汽化的作用散热,从而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热量带走。
有些退热贴中还添加了冰片、薄荷等成分,就像风油精一样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清凉感。
从退热贴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出,它跟发烧时脑门上敷毛巾、放冰袋基本没什么区别,也就只能带走局部的热量,方便、舒服就是它最大的优点,要是想把它当退烧药用真的是强人所难。
其实更让人担忧的,是退热贴的过敏性!
2017年,西安就有一名18个月大的女婴因为使用退热贴导致严重过敏,额头出现大片红斑,甚至流脓的现象。
不仅如此,楚天都市报也报道过,武汉一位3岁男孩也因使用退热贴而出现过敏现象。
查了一圈资料之后我发现,目前关于“退热贴对皮肤刺激”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而在仅发现的一篇国内相关研究中,参加实验的对象分别是8只家兔和20只豚鼠。
其实,别说退烧作用了,就连退热作用都没有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明确承认过。
不论是我国2016年更新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还是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美国儿科学会等国外相关机构,均没有提到过将退热贴用于退热。
所以,关于退热贴,希望家长们可以谨慎对待,在不知道孩子是否会过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
如果非要用,也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退热贴。
在退热贴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十分熟悉,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退烧方式——物理降温。
但其实物理降温还真有不少坑。
物理降温的“坑”
物理降温被认为是除了打针吃药外,最简单、安全的方式,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们的身体受药物影响,在孩子发烧时,往往将其作为首选退烧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物理降温方式都是适用的,比如以下两种:
1、捂汗
发烧时将汗捂出来就会好是很多人的“基本常识”,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出汗才退烧,事实上,出汗是退烧的结果,并不是原因。
简单的说,当发烧到了退热阶段,你自体发热才会出汗,反之,怎么捂也不会出汗,还会觉得冷。
并且,这种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充满了危险。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的同时捂汗,很有可能会因为热量在体内堆积,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
轻则会出现高热、抽搐、昏厥等症状,重则丧命。
2、擦酒精
酒精的挥发速度非常快,因此带走热量的速度也很快,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擦拭酒精的方式来退烧。
但这里有个问题,酒精是会通过皮肤被吸收的,再加上儿童皮肤角质层薄,吸收的速度、效率会更快,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酒精中毒。
之前,东莞就有一对父母因为使用工业酒精为孩子退烧,直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
其实,真正安全的物理退烧方式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缓解不适。
在身体很热的情况下,少穿点衣服,被子盖薄一些就好,不要以快速降低温度为目的去物理降温。
并且,物理降温并不适合作为退烧方式的首选。
正视发烧
发烧,也叫发热或发烧反应,它不是一类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普通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会让身体的温度保持平衡,而一旦超过了平时稳定的温度,就代表着你发烧了。
什么情况下会发烧呢?
当你的身体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保卫战”时。
人体感觉舒适的体温对于细菌来说同样舒适,所以当人体受到细菌“侵略”时,为了保护自身,就会将体温升高,同时还会增强免疫细胞的“战力”。如此一来,外来细菌们不仅会被“打的落花流水”,还没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所以,对于普通发烧来说,通常不是在治疗发烧本身,而是在缓解发烧带给人体的痛苦与发炎。
不过,如果发烧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也会让人体消耗过大,带来危险。
多少度算发烧呢?当腋下温度≥37.2℃、口腔内温度≥37.7℃、肛门、耳温度≥38℃时,就是发烧了。
以口测法为例,37.3-38℃时为低烧,38-39℃时为中度发烧,39-41℃时为高烧,超过41℃了那就是超高烧。
而中高度以上的发烧就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出现说胡话等现象。
因为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而能引起这种症状的病因有很多,所以发烧时最稳妥的治疗方式就是去看医生、对症下药。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物理退烧的宗旨就是缓解不适,并不能真正退烧,千万不要一味的物理退烧而耽误治疗,这很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当然了,在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时,多喝热水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