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监权势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制度化的过程,先是李辅国等人一手掌握了飞龙骑士,一手拿着皇家库房的钥匙横行霸道,这一时期的公公们谁身上的兼职越多越牛;
但这并不保险,众多的公公们用制度保证了自己的权势,用四个关键职务保障了自己对朝政、军政大权的垄断。
占有四个职务五个太监就是唐朝太监中的五大超级强者,他们中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拥兵十万以上的神策军左右中尉,另外三个就是宣徽使和枢密使,他们只在某些时候权力还在神策军左右中尉之上。
宣徽使和枢密使这两个宋朝乃至金、元(元朝的枢密使就是太子)顶级大佬中的职务原先就是唐朝太监专有的头衔。
宋朝的宣徽使(比如韩大锤韩某人)是清贵的闲职,但唐朝的宣徽使就以管得宽著称。
唐朝的宣徽使出现在唐代宗以后,职权就是管理原先内侍省的全部事务,“掌总领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祭、朝会、宴享、供帐,应内外供奉”,所有在皇宫里办事的太监都归它管(宣慰使、枢密使、左右神策军中尉等实际上已经不管理皇宫事务),在太监办事机构中位列第一,昔日牛气冲天的五坊使(五坊是雕、鹘、鹞、鹰、狗五坊,安禄山等宠臣权臣都有这个兼职)也归属它管辖,拿着诸王王府房产证和皇家土地使用权的庄宅使(长春宫就在其管辖范围内,庄宅库的财富也是最顶级的皇家内库)也是宣徽使的小弟。
宣徽使不光最有钱,也最受皇帝信任。
因为唐朝皇帝吃喝玩乐都离不开他,他也最能掌握皇帝的心理,手下全是皇帝从小玩到大的老铁,因此经常排在皇帝信任名单的首位。
在皇权政治中信任就是权力,因此宣徽使也成了皇帝最信任的私人顾问,在不少关键时刻宣徽使都起到了一言定江山的作用,唐宣宗病重时,宣徽北使齐元简和神策军左军中尉王宗实就迎立了唐懿宗。
唐朝的枢密使都是太监,是不管军务专管政务的太监。
最早拥有枢密使权力的是高力士高公公,高力士充当了李三郎的机要秘书,替李三郎整理奏章,到唐宪宗时代枢密使才正式成为官职。
唐朝枢密使分为两人,太监们经常把他们同神策军左右中尉并成为四贵。
唐朝枢密使是整个太监集团的政治代表,是北司的老大,作用就是和以宰相为代表的南衙撕逼(神策军左右中尉因为制度规定在朝会时必须下场,杨复恭当神策军中尉时就争不过时任枢密使的田令孜)。
在唐朝晚期的绝大多数时间,枢密使都是撕逼大战的获胜者,宰相任命时要他们写任命书,宰相甚至会被他们的小弟欺负。
枢密使刘光琦的小弟滑奂就是一个处级干部的小官,但他就是能让宰相郑余庆下台滚蛋,从实权宰相沦落为太子宾客。
这激怒了整个文官集团,文官集团的老大李吉甫(李德裕老爹,)一咬牙一跺脚就跑到另一个枢密使梁从谦那里寻求帮助,这才撵走了滑奂。
李德裕倒是少有的能撕过枢密使的宰相,他让杨钦义、刘行深(刘杨两个太监家族有联姻关系)让步,夺走了写圣旨的权力,刘、杨两个公公甚至被太监们骂做是懦弱、草鸡。
到杨复恭杨公公当枢密使的时候,他很替长辈出了口气,甚至把宰相变成了枢密使的办事员(没有制度化)。
唐朝即将灭亡时枢密使刘季述甚至绕过唐昭宗,出面和各路军头讲数。
朱温等人却已经兵强马壮,早就不把太监中的天王们放在眼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