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年人在做认知训练(图: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
上海的代表委员对于失智症问题的思考越来越系统。今年“两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议申城系统性地设计失智老人家庭照护体系,在已有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基础上,增设失智筛查项目;培育社工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人才担任“个案管理师”,全程跟进失智老人服务,度身定制照护方案。
医护及养老机构收住失智症不到1万人
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是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九三学社提案引用2017 年出版的《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数据称,沪上失智失能和半失智失能老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其中失智老人总数17 万,他们中有50%的人患病程度达到中度和重度。
社会能给失智症家庭的支持实在太少。九三学社调研获悉,失智症专业诊断机构不多,上海只有15 家医院设有记忆门诊,疾病诊断率和社会知晓度都不高;专业的照护机构不好找,沪上养老机构收住失智老人仅有4757 名,医疗护理机构收治5215 名,两者相加不到1 万名失智老人,据统计上海市每12 位失智老人仅拥有1 张护理床位。
失智症病程漫长,患者家庭的经济支出和精神压力是长年累月的。放到整个社会来看,失智症的医疗和照料成本相当惊人。据国际失智症协会发布的《2015 全球失智症报告》,2015 年全球用于失智症医疗和照护的成本占GDP 总量的1.09%,且处在上升趋势。
失智症患者的照护难度很大,提案指出,约有70%到90%的失智老人到了疾病发展的某个阶段会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照护过程漫长而艰辛”;目前失智症没有被纳入按病种付费或其他特殊项目支付范畴,暂时也不被长期护理保险覆盖。
▲沪东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员向本命年的老人送上新春慰问品(摄:袁婧)
对失智人群养老要系统规划
近年来,失智症慢慢得到政府、社会等各方关注,上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家庭照护的服务,比如早期的防走失定位及紧急援助服务、老伙伴计划,新近的家庭护老者培训、短期托养服务、喘息服务、社区睦邻点服务等等——这些服务或多或少能帮到失智症家庭,但总体来说是碎片化的,九三学社指出,这些项目受益标准粗泛,服务对象的筛选、服务群体的覆盖、服务内容的优化组合等很多方面都面临挑战,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九三学社认为,现行养老体系对失智老人家庭照护体系的支持很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根据失智老人的不同病程阶段,提出对本人及家庭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没有明确当失智老人的病程发生变化后,该如何顺利地在照护体系内获得及时的转介。
对于完善支持失智老人家庭照护系统,九三学社提了一组具体建议:把老年人,尤其是失智老人视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其养老、医疗、长期照料以及住房等社会保障项目应当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规划,逐步扩大照护保障范围;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服务项目应纳入针对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将失智症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成为常规体检的项目;针对重度级别的失智老人,应考虑作为大病医疗的托底救助范围加以覆盖。
▲李雪健在《嘿,老头!》里扮演的阿尔茨海默病人,是典型的失智症患者
培育社工担任个案管理师
提案建议完善失智症的筛查、评估和预防工作,“在上海已经推进的每年针对65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的基础上,增设失智筛查项目。完善失智症评估鉴定工作,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中,增设针对失智症评估标准的项目。完善失智症预防工作,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和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中,加强失智症的科普和预防工作,倡导建立‘失智症友好社区’。”
九三学社还设想了专为失智症老人开展养老定制服务的“个案管理师”角色,“在现有的护老者培训项目中,增设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内容。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应梳理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包,通过个案管理手段,完善失智老人家庭照护的资源整合和转介机制。培育社工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人才担任个案管理师,全程跟进失智老人服务,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的评估结果、家庭内外的照护资源,设计度身定制的照护方案。
提案还指出,应扶持社区失智症专业照护机构,继续发展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小微型养老设施,设置失智症照护专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