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要点】
我国每年大约有 3 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及 7 万多项专利技术产生,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仅有 25%左右,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又不足 5%,专利实施率仅 10%左右,与发达国家近 80%的转化率相比,差距有点大。
如何唤醒抽屉里的专利,促使它们快速转化成落地的产品?专业的“猎场”至关重要。市政协委员、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幸偕认为,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一个有利的支持环境,培育鼓励专业科技中介机构成为科技成果转换的重要推动力,为“上海服务”添砖加瓦。
【委员如是说】
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国家技术转移法》来对科技成果的归属、披露和监督作出明确规定。加上各类经济实体成果转化的内外部环境有着较多的特殊性,许多数据条件因素无法量化,因此,各地各类型中介组织发展并不均衡,人们对中介机构的组织与服务认识也并不清晰。
“中介机构要有效发挥专业服务能力,急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监督管理制度保障。” 刘幸偕认为,要引导制定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规划,明确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目标,发挥中介机构在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方面推进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优势,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择优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型的中介机构组织,对参与技术交易的机构予以支持鼓励,对于从事技术研发、交易服务等各环节的有贡献的人给予获取相应利益的政策保障,促进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
刘幸偕建议,鼓励各类的中介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推出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服务品牌的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技术经纪评估、第三方论证、测试平台、相关技术标准制订、律师服务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性机构,以期逐步赢得国际相关规则与科技发展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陈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