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早班车上,市人大代表朱爱琴、朱雪芹、 蒋纯禹、花茂飞、龚顺美正在讨论民生焦点问题(从左至右)
“常见病配药能否更便捷,是这次两会我最关心的事。”市人大代表朱爱琴说,“‘1+1+1’组合医疗机构延伸处方”,已在全市逐渐铺开,暂时优先满足60岁以上市民,但目前常见病的药物在社区医院中的量并不多,品种也不是全部齐全,老年人往返多次的现象还是有,希望今年的市政府报告中能够写入相关配药问题,解决老百姓配药难问题。
从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转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朱雪芹在会前做了针对性的调研,如何让职工放下手机,把他们吸引到课堂当中来,包括在校企合作当中,如何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把技师和工匠请到教室来,让他们言传身教、现身说法,鼓励更多人能够走进夜校来学习,培养更多上海工匠,为中国制造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上海发布“市委一号课题”,就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形成了“1+6”文件。2015年初,真如镇街道选派9名优秀机关青年、事业编制干部赴居民区任职,龚顺美被下派到真七居民区,她跟着老同志们学习,适应从机关工作者到社区治理者的角色转变。市人大代表龚顺美说,“1+6”文件之后,社区有了很大的改变,希望各部门力量能够进一步下层,形成合力,把小区治理做好。
“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市人大代表花茂飞关注更多的是出租车驾驶员三难问题。他说,全市推行交通大整治之后,全市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个别区域的停车难还是困扰着不少驾驶员。能否通过智能化解决停车问题,给予车辆在公共厕所以及餐厅一定的停车时间,花茂飞正在酝酿关于停车问题的代表建议。(记者 祝越)
世博中心红厅外,代表们在聊些什么?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上午8点,世博中心红厅门外,已经聚集着不少人大代表,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履职,他们亲切交谈,热烈讨论着自己关心的话题。他们都在聊些什么?文汇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代表。
时间:8点20分
地点:世博中心红厅外
代表:何劲松,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
我是一位来自基层社区的代表,第一次作为市人大代表履职,心情十分激动。在成为人大代表之前,我看到许多前任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切实帮助基层人民解决了很多难题,这让我深受鼓舞,对这次履职充满信心。这次,我带着许多同事的嘱托和基层的呼声来到人代会,希望竭尽所能为社区居民解决一些急、难、愁的问题。
我从事社区基层工作三年了,如何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的作用解决社区居家养老问题是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一日三餐这种在普通人看来最容易解决的事情,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来说却是一大难题。我担任区人大代表时,曾经对老人助餐问题做过调研,也准备了一份课题报告,这次带到市人代会上,建议通过更全面的顶层设计来完善社区助餐点的布局,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能享受到便捷、安全的助餐服务。
另外我也很关注老旧小区的停车难等问题。我很期待能在人代会这个平台和其他代表一起一起动脑筋、想对策,齐心协力,用共同的智慧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痛点、堵点、难点。
时间:8点30分
地点:世博中心红厅外
代表:高烽,中船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一名来自船舶工业行业的代表,我最关注的话题是上海如何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上海制造”品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同时希望政府能有大力的支持和协调。我认为目前研经费管理方式还有改进和调整的空间,如何促使经费更直接地用在产品创新研发上值得讨论。同时,我建议通过“后补贴”等方式,使科研工作不仅关注成果的产出,更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外,目前在我们行业,优秀的蓝领工人十分稀缺,希望政府能加强对于技术工人和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位上海市民,我也十分关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方面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交通大整治,上海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改善,尤其对机动车的治理,大有成效。希望接下来能继续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整治的力度,持之以恒不松懈。
时间:8点40分
地点:世博中心红厅外
代表: 陆春涛,上海市崇明画院常务副院长陆春涛
我正在酝酿关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建立上海老龄服务业指数的建议。
预计2030年,上海老龄人口总数将超过528万人。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龄服务业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因此从各个层面努力,提高老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建立老龄服务业指数变得十分迫切。
目前,老龄服务业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支持不足、产业环境尚不完善、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等问题。
建议从准入门槛、资金、政策细分等方面切实支持老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创新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经营模式。
相关部门应当研究和制订老年产业的行业标准,包括:养老服务业标准、养老机构资质标准、老年住宅标准、老年产品标准、养老社区管理标准等,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加强政府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记者蒋竹云 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祝越 蒋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