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法斯宾德曾这样评价《维罗妮卡·佛斯》女主角:“我对她有特别温柔的感情,她做了很多愚蠢的错误的选择,但我理解她。”(资料照片)
柳青
《维罗妮卡·佛斯》 这部电影在法斯宾德导演的履历表上地位不一般。1982年2月,影片在柏林影展首映,之后得了金熊奖。法斯宾德虽然早早被公认是那一代的天才导演,不到30岁就成了戛纳的常客,圈子里的老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还会念叨起他年年在蔚蓝海岸边的小饭馆里喝到烂醉的模样。这个大器早成的“金童”,正经拿到欧洲影展的最高级别大奖,《维罗妮卡·佛斯》 是头一遭。那年他37岁,拍了14年电影,产量惊人,似乎无人能及的远大前程就在他的脚下。可是没有“后来”。四个月后,他在剪辑 《雾港水手》 时的一个晚上,打电话给在巴黎的好朋友,他痛哭流涕,说自己把乱七八糟的药物都扔到了抽水马桶里,要洗心革面。第二天一早,他被发现死在家里,僵硬的手里夹着一支燃尽的香烟,他和电影里的维罗妮卡一样,死于药物滥用。他死前不久曾提起过维罗妮卡·佛斯:“我对她有特别温柔的感情,她做了很多愚蠢的错误的选择,但我理解她。”
电影里的维罗妮卡是个过气女伶,年纪大了,事业完了,婚姻毁了,她酗酒嗑药,只剩余生。有人说这是法斯宾德版 《日落大道》,维罗妮卡太容易让人联想诺玛·戴斯蒙,一个活在自己昔日荣光里的女优,她们都在想象的聚光灯下走向覆灭。维罗妮卡抛弃尊严为自己求来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她复出银幕的最后一丝希望毁于她在片场发作的毒瘾,迟暮巨星怆然站在摄影机前的场景,复制了 《日落大道》 的高潮戏份。《日落大道》 拍摄于1950年,1982年的 《维罗妮卡·佛斯》 把片子里的年代背景设定在1955年前后,诺玛梦想重回米高梅的史诗大片里,维罗妮卡的迷梦是放下在德国的如烟往事,去好莱坞翻开新篇章。法斯宾德在很多细节上,有意无意地纵容观众联想好莱坞,他如愿以偿拍出一部“像极了经典好莱坞的通俗情感剧”。
很多导演觉得,和“庸俗的大多数”划清界限是务必要明确的清白姿态,可是法斯宾德很早就表态,他说:“取悦观众是导演的职业道德。”他的电影直白俗艳,《维罗妮卡·佛斯》 的梗概是郁郁不得志的体育记者邂逅过气女明星,优柔寡断的男人被“有过去的女人”吸引,身心沦陷,生活崩塌———这是不入流的地摊小说情节。电影手法也是浮夸俗气的。一开场,导演借女主角说出:“光和影是电影的全部秘密。”大量仰拍的脸部特写,明暗对比强烈,女主角的造型浮华,她的郊外豪宅像华丽的坟墓,告别派对更是透着醉生梦死的糜烂气息———看起来都是1930年代的好莱坞在封闭浪漫主义的情感剧里擅长的那套。
俗套的情节剧满坑满谷,而法斯宾德只有一个,经典和腐朽之间,就是“差了一点”。在粗线条的叙事中,法斯宾德跨出了好莱坞绝对不敢迈过的一道坎:引入严重欠缺魅力的主角。维罗妮卡邂逅的体育记者,从各方面看都不符合言情剧男主角的必要条件,既不年轻也不好看,能写几行诗,抵不过中年危机的焦虑,并且经济拮据。维罗妮卡则一直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时而在特写镜头下仍然光彩照人,时而暴露歇斯底里的脆弱。没有人能像法斯宾德这样,让观众淹没在卑微狼狈的“深情”中,然而这种黑暗中的短暂相依,其实是荒唐的、没有实现可能的。好莱坞式的言情剧务必会剔除荒诞的因素,哪怕是在 《日落大道》中,导演怀尔德必须安排男主角把爱情给了年轻明朗的编剧女孩,而他和年老色衰的诺玛之间,只有羁绊,不谈爱。因为一旦言情和荒诞并置时,就和“致幻”划清了界限。当法斯宾德用好莱坞特有的手段煽动情感的暴风骤雨时,他又时刻在细节设置中制造间离的效果,这让他的电影回归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追求。
最初,法斯宾德就是以布莱希特的门徒自居,从戏剧走向电影,他以极简主义风格创作了早期的几部电影后,好莱坞大师级的导演道格拉斯·瑟克和希区柯克让他看清了电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喜闻乐见的类型电影可以潜藏着社会评论功能。他的电影里存在着两套语言,明面是一段又一段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他借用取悦观众的假面,偷渡了尖锐的社会批判。
维罗妮卡的原型是德国女星西比尔·施密茨。因为被戈培尔器重,她在战争年代大红大紫,纳粹失势后,她一度远避奥地利山区。战后她得以重回柏林,但有关她和戈培尔的流言蜚语毁了她的事业和生活,她在1955年4月黯然自杀。事后各方调查发现,她的心理医生常年给她开违禁药物,尽管证据确凿,但这个医生只被判了四个月监禁。
除了临死前邂逅一段不成样子的爱情,维罗妮卡的末路几乎完全地复制了施密茨的悲剧。重写薄命红颜的玉殒,法斯宾德不是为了那一点怜香惜玉的心思。维罗妮卡的神经官能症的根源,在她战时的经历。为了逃避“疼痛”,她选择麻醉剂,把财产、感情、身体和尊严都交代给“魔鬼医生”玛利亚。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的玛利亚,实际是挥舞镰刀的死神,除了维罗妮卡,更多人同样断送在她手里———有一对犹太老夫妻,从集中营九死一生,但创伤没有放过他们,他们同样为了逃避疼痛,选择了麻醉剂。
过去的从未过去,如果不能面对战争的丑陋真相,“止疼”只不过是变相的自杀,最终只有残忍的人们笑着活下去了———这是何其清醒痛苦的洞察,大众娱乐难以承受之重,于是法斯宾德把 《维罗妮卡·佛斯》 拍成一段感伤的情事———善良的人们毁于对爱的渴望,因爱生怖,最终,恐惧吞噬了心灵。
相关链接
导演小传
法斯宾德,和文德斯、施隆多夫、赫佐格齐名的德国电影四杰之一。受布莱希特影响,23岁排演戏剧 《卡策马赫尔》 震动戏剧界,之后转向电影,以处女作长片 《爱比死更冷》 一鸣惊人。在 《恐惧吞噬心灵》 《寂寞芳心》 《莉莉玛莲》《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罗拉》《维罗妮卡·佛斯》 等作品中,他关注压抑受难的女性,以通俗情节剧的方式批判当时德国社会的种种症结。法斯宾德的创作力惊人,在14年的时间里,完成40多部电影和《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世界旦夕之间》 等电视剧作品。37岁时因药物滥用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