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上海歌剧院版《军中女郎》舞美设计在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并且别出心裁采用了剪纸式的呈现,又颇有油画的唯美意境。(上海歌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徐璐明
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参演剧目之一,上海歌剧院邀请瑞士及法国主创团队全新制作的 《军中女郎》5月11日起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军中女郎》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受法国巴黎喜歌剧院委托、用法语写成的歌剧,也是其颇为传奇的一部。
《军中女郎》自1840年问世以来,虽然非常有名,却很少被搬上舞台。歌剧中由男高音扮演的男主角,要演唱一首咏叹调“多么快乐的一天”,由于需要在短短2分钟内连续唱足9个高音C,而被誉为“男高音的禁忌”。那么,在此次演出中,男主角能否完美地驾驭这9个高音C? 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这个悬念只有在现场才能解开。
帕瓦罗蒂曾两度完美演唱
有人把这首咏叹调里的9个高音C比作男高音的“九道槛”。业内人士介绍,高音C是比接近人平时说话的中央C往上两个八度,这已经是人类发声的极限音域,而且还要在短短2分多钟内在这个音高上唱出通透、漂亮的音色,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整首咏叹调结束的那个高音C还是长音符的强音。其实,《军中女郎》在巴黎喜歌剧院的初演并不成功,男高音发挥不佳是重要的原因。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一位男高音用原调完整地演唱过,这首咏叹调也因此被称为是“男高音的禁忌”。
最终,这一尴尬的境地被横空出世的帕瓦罗蒂打破,他曾两度完美地演唱了这部作品。1966年,他在英国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首次担任《军中女郎》男主角托尼奥一角时,一气呵成,出色地演绎了“多么快乐的一天”的唱段,为他赢得了“高音C之王”的美誉。而在1972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版的《军中女郎》里,帕瓦罗蒂又成功驾驭了这9个高音C,发音高亢明亮且充满金属色彩。他的表现倾倒了全场观众,甚至连指挥和全体演员都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天晚上,他谢幕高达17次,创下了当时歌剧界的纪录。可以说,一首咏叹调成就了一位世界级的歌唱家。
飚足“高音C”才算出色?
在声乐的诸多声部中,男高音是公认的难度最大的一个声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难高音”和“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男高音歌唱家高亢明亮、穿透力强的嗓音往往最能让现场观众兴奋不已,也因此成为声乐界最受人关注的声部之一。但是,欣赏男高音的演唱,一定要飚足“高音C”才算出色?
事实上,即使是像帕瓦罗蒂这样的大师,也不可能随时都毫无负担地唱好“高音C”。2005年,帕瓦罗蒂在上海大舞台举办告别巡演时被追问演出时唱不唱“高音C”,他反问道:“很多人总把我的名字和高音C联系在一起。这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它只是一名男高音的技巧之一,却不是终极目标。”许忠认为,一位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除了掌握“高音C”等演唱技巧,更要具备全面的音乐和文化素养。一部歌剧背后的人文背景、文化传统,和其所要表达的内涵,都是演员们必备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歌声饱含感情。“聆听男高音时,关注他们的技巧,更要聚焦他们的情绪表现。”
演员、乐队、舞台,缺一不可
“观众买票进剧场听这9个高音C,我觉得无可厚非。这本身也许就是这部歌剧的最大卖点之一。”许忠认为,就整部歌剧而言,9个高音C只是其中的一环。“演员、乐队、合唱以及舞台调度的发挥,都缺一不可。”许忠说,“只有整个团队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气氛烘托得入木三分,男高音完成的9个高音C才能引爆全场。”
据悉,本次上海歌剧院版 《军中女郎》 将由外方和中方两组演员轮番上演。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芭芭拉·巴尔涅西和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熊郁菲将饰演军中女郎玛丽,而德国男高音歌唱家乌韦·斯蒂柯尔特和男高音歌唱家苑璐将饰演男主角托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