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总有人跟我抱怨,说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好作品,我就问‘你看完了吗’,人家说‘我觉得没啥好看的’,我反问‘你不看怎么知道没有’?”在12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发布会上,82岁的著名作家王蒙颇有些忿忿不平。在他看来,出于多种原因,现在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声势,人们的注意力正在被更实惠、更便捷、更快餐、更消费,甚至更不动脑子的东西所吸引。
在20岁前读过的作品才是最好的?
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王蒙,对于当代文学的阅读和推广,不乏一些牢骚。活动现场,他以吐槽的口吻说,有时候老龄化也不利于文学作品广泛传播,因为王蒙发现,有些“固执”的老人们坚信,他们20岁前读过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他们在无书可读的时期碰到的书才是最好的,就与相信他们第一次委身的情人才是最美丽的一样”。
王蒙分析说,当代文学因为和当下贴得更近,赏析评论起来缺少一定的审美空间,所谓“时文”难获定论,时文受“时”的影响太大。“学问家做学问的时候,也是希罕古、外、远、历史文物加绝门暗器,不喜欢顺手可触、汗牛充栋的时文。”王蒙随即话锋一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大读者毕竟读得最多最动心动情最受影响的却恰恰正是时文。
这也给出版界人士启发,当代文学或许缺的并不是读者,而是将好东西以多元化方式推介给更多人。天地出版社日前推出“路标石丛书·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王蒙题写丛书名、撰写总序。第一期15种目前已出版5种,分别为王蒙、陈忠实、史铁生、张炜、韩少功自选集,王安忆、赵玫、方方、池莉、苏童等名家自选作品也将陆续上市。今后丛书还计划整理出版港澳台及海外华语作家的自选作品,力求勾勒当代华语写作全貌。
文学的重要性是永远不会过时和淡化的
将“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命名为“路标石丛书”,是因为王蒙想借此唤起更多对纯正质地文学的敬意。在他看来,每一个虔诚的写者,都是怀着神圣的庄严,拿起自己的笔的。“还不敢妄称好作品就是普希金式纪念碑了,但至少路标石意味着,即便几十年光阴荏苒,总算有那么几块石头戳在那里,记录着时光和里程,记忆着希冀和奋斗,还有对于生活、对于文学的无限爱惜与珍重。”
“现在发表文字、出书都不难,但我发现,网上的一些流行文章、八卦阅读、速成泡沫段子常常以趣味与海量,抹平了受众大脑沟壑,一些人云亦云的自以为聪明的人,对一切文学经典看不上,否定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王蒙说,不少人的文学概念,仅仅单一停留在最容易阅读的“鸡汤文学”“段子文学”以及一些流行“爽文”等。
对此,王蒙的建议是,除了驾轻就熟的、爆料的、发泄的书,要多读一些“过去读得少”的作品,包括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要“攀援而上”。他尤其强调,不论大众化的流行读物或视听艺术哪怕能赢得百倍多的受众,纯文学仍然是地基又是高峰,是根本又是渊薮,文学的重要性是永远不会过时与淡化的。
(本报北京1月1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