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指挥家谭盾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观众演绎了他谱写的、与著名作曲家巴赫桂冠之作同名的 《马太受难曲》。在演出前的采访中,谭盾说自己作为一个东方人,在谱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加入了10%发源于东方的戏曲、易经的咏诵作为唱词,“就好像是隔着时空、跨越文化的藩篱与巴赫对话一样”。
这部作品的诞生,竟是源于一场“谦让”。2000年,德国国际巴赫学院委约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作曲家———中国的谭盾、德国的沃尔夫冈·里姆、俄罗斯的索菲亚·古拜杜琳娜、阿根廷的奥斯瓦尔多·高利焦夫各创作一部作品,以纪念“古典音乐之父”巴赫逝世250周年。生于东方的谭盾与巴赫的距离最为遥远,所以大家把 《马太受难曲》“让”给了他,“谁敢和巴赫叫板,还是让谭盾写吧”,他们说。就这样,谭盾接下了这个挑战,同时,这场东方音乐家与巴赫的对话,也引起了世界关注。
这部作品问世以来,已经在希腊、罗马等城市演绎过,仅在纽约一个城市就演出了4场。在解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谭盾介绍道:“全曲的钟声只用四个音来完成,听众会听到四个音反复出现;在写合唱部分时,我用了古老的中原与边远南方的音调,从历史与文化层面与这四个音呼应;器乐上以‘有机音乐’的理念,尝试做一个‘水声乐队’,把古代弦乐和中国古琴的技巧用在小提琴、大提琴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乐风。”
谭盾还说,当下,中国的音乐教育、创作正处在最巅峰的时期,他所想做的是尽可能把中国音乐带出国门,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尽管这条道路漫长艰辛,需要国内更多的教育投入和理念灌输,但是他很高兴自己能为此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