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敏娴
评委中还有一位小提琴界教父级别的人物,也是发掘和培育了丹尼尔·霍普、康美珠、大卫·葛瑞特等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伯乐———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扎哈尔·布朗。
曾担任过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蒙特利尔等国际比赛评委会主席的布朗告诉记者,这次比赛无论是评委阵容还是选手水平,规格都颇高,但他最看重的是“选手要有独特的个性,天赋和精湛的技术,缺一不可”。
决赛单元师徒将聚首
“教父”扎哈尔·布朗也并不是生来就懂教育,被问及如何成为世界上最会教小提琴的人,他将其归功于“幸运”。“当年我作为学生的时候,遇到了世界上最棒的教授;而当我成为教授,又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每当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时,他们都能演奏出我所要的效果。”
布朗曾经离开莫斯科,搬到偏远的西伯利亚,在那里培养了一批如瓦汀·列宾、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的小提琴新星。那是1974年,布朗获得了去欧洲参加帕格尼尼大赛的资格,但是当时的苏联,正处在创新的瓶颈期,布朗最终选择到西伯利亚去接受培训。就是这个决定,让他放宽眼界,走上了教育家的道路———1975年,当时只有5岁的瓦汀·列宾找到他,成为了布朗的第一个学生。今天,列宾已经成为俄国三大青年演奏家之一。而布朗的另一位得意门生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更是一个从天才儿童成长为演奏大师的典范。出生于新西伯利亚的文格洛夫,4岁半开始学琴,5岁在故乡新西伯利亚的诺沃西比尔斯克举行了首演独奏会,后赴以色列师从布朗。10岁时赢得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少年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5岁时在卡尔·弗莱什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最高奖,从而确立了世界一流音乐家的地位。29岁时,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也是目前俄罗斯学派继承人中的佼佼者。这次比赛的决赛环节,现年42岁的文格洛夫也将作为评委会成员来到上海,与恩师聚首。
民族特色的作品更要融入自己的思考
最让布朗引以为傲的是,他所教授过的学生,已经在世界各地获得了200多个奖项,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他自身,也从这些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新的经验,再传承给下一批学生。
“我会毫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我的经验、想法、建议。”布朗说,他也毫不讳言当今音乐圈中有些错误的观点在误导年轻人:“有些人觉得,最好是能成为独奏家,如果不行就去演奏室内乐,再不行就去乐团,还是不行再去当教授……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钻研者,尤其是教育领域———只有精于教育之道的人,才能尽早分辨、发现天才,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在教育家身份之外,布朗也是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大师。“古典乐就是用来描述人内心的感受的,不论你是演奏巴赫还是柴可夫斯基,每个演奏家都应当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形成自己的风格。”布朗说,就拿这次大赛指定的中国曲目 《梁祝》 来说,它的加入一方面给比赛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另一方面也增添了民族特色。而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应当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风格,而不单单是去追求“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