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璐明
日前,第七届华东专业舞蹈展演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三天的展演中,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63个舞蹈新作竞相登场。上海歌舞团《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南京市歌舞剧院《梧桐的记忆》和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母亲的麦田》三个作品成为本届展演的“评委会最佳作品”,朱洁静、刘福洋和张娅姝成为本届“华东舞蹈之星”。
“在本届展演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舞蹈创作理念改变的群体性突围。”舞蹈评论家方家骏表示,青年编导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明白了技术不是舞蹈的灵魂,这种创作理念的转变以往也有,但往往是个别现象。到了本届,这成了一种自发的、群体性的崛起。尤其让评委眼前一亮的是,本届舞蹈展演中涌现出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母亲的麦田》透彻地阐述了土地和母亲的关系,民间舞的素材运用得非常好。音乐节奏打破传统常规,让舞蹈本体更加凸显。”方家骏说,看得出该作品的编导沉得下去,有独特的生活经历。而《梧桐的记忆》是抗战题材作品,讲述一群少女在梧桐树下经历家国兴亡,挺起胸膛走上民族自救道路的故事。“梧桐代表了南京,是南京精神的一种代表。这个舞蹈虽然抽象、写意,但有灵魂,在短短几分钟内,我们看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命运。”
近年来,由于一些编舞者缺乏现实关照和思考,创作中手段和舞蹈语汇单一、贫瘠,造成“现代舞只会在地上滚、爬,做痛苦状”的印象。“创作理念的陈旧已经成为不少作品最大的短板,没有给予观众新鲜感和审美冲击的创作仍占一定的比例。”方家骏说,无论服装是不是全新制作,多媒体运用是不是漂亮,如果创作意识仍固守传统,就打动不了观众,也无法与当今的审美对接。
舞蹈创作需要进一步打开思维和眼界。中国民间有着丰富的舞蹈素材,可以作为新创作的灵感来源。安徽省展演节目《练射击》就从花鼓灯的语汇中发展、塑造出军人练兵的形象,诙谐又不失庄重。福建省展演作品 《女人的盘山道》则从山东秧歌的碾步中提炼出一个妇女前行道路中曲折艰辛的意象,深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