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几天才看完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最后一期。一半因为没空,一半因为不敢。
由于是收官,蔡康永和小S没有请任何嘉宾,只是在演播室里架起一张床,自在慵懒地躺在上面,回顾《康熙来了》12年来的点点滴滴。始终模仿搞怪的陈汉典,也第一次穿得人模人样,只做自己。
3个人诚诚恳恳地讨论着这档日播节目带给他们的种种忧虑,说到动容的地方,流了不少眼泪。
比如蔡康永嘴上不提,内心却是高要求,一度很担心一天录5集,会叫错嘉宾名字或者穿帮,观众会因此觉得节目很逊。话音刚落就哭起来。小S不解,哭点究竟在哪里? 蔡康永说,逊有什么好。
这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蔡康永职业和理智背后,深藏着敏感和脆弱。
又比如两人互相成全,却又彼此绑定。好像离开了其中一个,总会显得奇怪。蔡康永问小S,“你跟我搭档时,有没有背着我没有告诉我,然后其实心里面很想要离开这个节目?”小S没有片刻犹豫就回答:“从来没有,是因为你的关系,我才想留下来。”蔡康永接茬说,“这太值得哭了。我也是因为你想要留下来。”然后拿一旁站着的陈汉典开涮,“可是因为他想要离开。”
而在末了,先送走陈汉典,蔡康永几度哽咽地做了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告白:“谢谢大家,12年来陪伴我们,徐熙娣跟我即使有机会再开始任何节目,它也不可能是《康熙来了》。因为这个节目是在一个最独特的时刻,大家开始跨越了从电视机上面收看节目,而从各种管道收看节目,这样的时代已经发生很久了。
所以下一个改变的收视习惯会是什么,我们根本无从知道,而《康熙来了》靠着这样的收视习惯的成全,我们才得到了这么多我们料想不到的观众。
而你们用12年时间陪伴我们,这件事情也不会再发生了。所以这节目是大家跟我们一起拥有的,而不是熙娣跟我所创造出来的。谢谢你们陪我们度过。我们现在要把摄影棚的灯关掉了。”
话音落下,灯光骤暗,蔡康永和小S携起手,走向打开的自动门。离门越近,影子拉得越长。站到门口之后,他们转身,鞠躬,说了谢谢。整个过程的背景音乐,是范玮琪的《启程》。具体段落对应的歌词,虽未强调,也颇有寓意:“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叙述节目的内容? 因为在我看来,《康熙来了》 最后一期,会成为一个标尺,在很长时间里反复被人提及。就像过去的12年里,它如此持续地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关联。
如果打个比方,《康熙来了》就像相识多年的旧友,虽然不会时时刻刻地陪伴,但一起开心过,一起无聊过,一起度过漫长岁月。忽然知道它要离开,难免还是会伤心不舍。而《康熙来了》未必有营养,恰好对应我们百无聊赖的闲散时光。
第一集请到李敖,小S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往“大师”腿上一坐。在后来的成百上千集里,我们也早已习惯,说得出、做得到的小S,强抱周杰伦,“非礼”吴彦祖,开男明星玩笑几乎百无禁忌。
那个永远温文尔雅,也时常睿智体贴的蔡康永,也在12年的岁月里展示出谈话的艺术,没有接不了的梗,也没有圆不了的场。他从来得体,一丝不苟地关注每一个细节,照顾嘉宾的感受,以至于很多人直到《奇葩说》才明白,在主持人的角色之外,蔡康永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至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从《康熙来了》收获了不知道的明星八卦,洞察了不了解的素人秘闻。多少个逃课的夜晚,我们捧着黑暗料理,在寝室里疯狂地追新,不时还伴以放肆的笑声。多少个周末的午后,我们聚在一起吃下午茶,还有姑娘喋喋不休地谈论《康熙来了》里的美食、美妆和奇事奇闻。
谁都知道,《康熙来了》 其实有点无脑、有点雷同、有点难以为继。但想到无缘再见,恐怕还是难掩唏嘘和遗憾。它不正像是我们平凡中有点挫,又生气勃勃的青春吗?
录完最后一期节目当天,蔡康永在微博上写:“什么是谢幕? 就是在幕落下时,谢谢你,我们陪伴了你,你也陪伴了我们。”如果是观众对《康熙来了》表白,恐怕也是这句:谢谢你,我们陪伴了你,你也陪伴了我们。
我很喜欢雷蒙德·钱德勒。他的小说《漫长的告别》里有两句知名的金句。其中一句是:“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另一句更切题的则是:“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