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陈海翔
这究竟是一朵“美丽的泡沫”,还是一颗“半生的果实”?在止步亚青赛八强,连续第五次无缘世青赛之后,本届中国U19青年足球队又一次被打上了“失败”的烙印。很多人都在失败到来后将其形容为“泡沫的破碎”,认为中国足球的结局本应如此,但也有人在失败背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认为中国足球走对了方向,只是还没到收获的时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许只有在无数次的失败和努力之后,中国足球才能迎来复苏。而对于本届国青和这次失败,外界讨论反思的热点无非两点,其一是“主帅郑雄”,其二则是“留洋”。
郑雄的无奈与尴尬
因为过去的执教履历和并不漂亮的带队战绩,从一开始,人们在审视国青主帅郑雄时,就已经不约而同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即便当他顺利率队杀出了死亡之组后,这种质疑也从未停歇。“像郑雄这样在中超都拿不到教练合同的人,有什么能力来执教拥有如此多留洋球员的国青队?”
前国脚李毅就在看完国青队比赛时表示,中国足球想要继续往上走,必须从球员和教练两方面着手,“光凭拼劲肯定不够,现在的中国足球不仅缺年轻球员,更缺跟现代足球接轨的教练。”
如果说李毅的批评还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前国安队长谢朝阳的话就完全是赤裸裸的了,“目前的这支国青队,很多队员的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我觉得这种国字号球队,主教练应该是具有更高水平的人,而不是那种低级别的教练员,因为只有更高级别的教练员才能让这些孩子更快速地成长。郑雄说自己能把日本队23名球员的名字倒背如流,但背名字又有什么用?”
除了这些足球专业人士,媒体舆论环境对于郑雄的评价也几乎一边倒,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郑雄根本就不了解这批留洋球员的特点,更别说将他们捏合成一支球队了,这是“一个小学生在教一群中学生”。
他们的批评并没有错,作为主帅,郑雄的确应该承担责任,但作为一名本土教练,一路走来的他却实在有着太多无奈。据一位足协内部人士透露,郑雄作为国青队主教练,月薪不足两万元,“他肯定不是因为钱才来的国青队,在黎兵突然决定离开的这个节骨眼上,他能够答应接手球队,本身就已经是救了急。”这也就意味着,并非郑雄吵着闹着要来当这个主教练,而是足协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临时拉壮丁般地拉人来“背黑锅”。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敢于在屡次失败之后依然直面挑战,郑雄算不上失败者,倒是中国足协,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作为足球主管部门,对于各个年龄段国字号球队到底有没有长期规划与细致布置,在大赛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足够充分?如若不然,哪里还会有“郑雄式”的无奈和尴尬。
留洋需坚持与等待
中国足球到底需不需要散养式的留洋,到底需不需要低层次的留洋,在看完国青队的表现之后,绝大部分人给出的回答是:非常需要。
虽然已经连续十年结果相同,但只要看了本届国青队比赛的球迷,就一定能在连续的失败背后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首先是这支国青队高效的进攻,其次就是这批球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进步。即便落后,队员们也很少慌乱,这种变化,与他们的留洋经历密不可分。
国青队队长,效力于葡萄牙皇家体育的陈哲超就表示,在国外自己每年都能踢上40场以上的比赛,这种高密度的比赛对于球员积累经验以及锻炼心态非常重要。已经尝到留洋甜头的他说,自己将来“无论如何,都会坚持在国外发展”。效力于巴甲博塔弗戈队的唐诗也说,“在巴西可踢的比赛太多了,如果留在国内,给我们的机会也许只是预备队比赛。”两者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除了比赛机会少,国内青训水平的整体低下,也让“走出去”成为了大家的第一选择。以广州恒大为例,即便在国内拥有了全球最大的足校,他们也依然要在西班牙开办分校,并且每年选送佼佼者前往进修。此外,山东鲁能也已经在巴西建立了青训基地,每年都会将优秀的年轻球员送出去锻炼。《南方日报》就撰文表示,“在国内联赛球队和比赛场次稀缺、俱乐部青训水平也参差不齐的现实面前,年轻球员只有在等级繁多的海外联赛中才能得到真正实战的机会,进而提升个人能力。”
国足前主帅米卢在看过国青队的表现后同样赞同留洋之路,“这些年轻队员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继续留洋肯定会比在国内比赛得到的锻炼价值要高,上升的空间也更大,他们其中的优秀球员还有可能进入欧洲五大联赛,这正是中国足球目前所最需要的。”
一支历史上拥有最多“海归”的国青队又一次倒在了世青赛的门前,但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只是我们坚持的时间还不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