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龚在赛场一展高超技艺。
“好好一个上海小姑娘干什么不好,偏要去做餐厅服务生。”相信很多上海父母都有着与龚妈妈同样的想法,但90后小龚就是爱这一行。
看了昨日本报“父母‘中国式包办’让17岁男生苦恼不已”的报道,今年刚满20岁的小龚表示,她非常能理解小谢的心情,因为她也曾遭遇过未成年时期的“包办”以及成年后的抗争,“坚定自己的追求,理解父母的心情,用对反抗的方式,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18岁前
“借力打力”让老师说服父母
餐巾折盆花、盲品葡萄酒、鸡尾酒调制……昨天下午,由市人社局、团市委等部门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的全国选拔赛现场,记者见识到了一整套极具技术含量的实战比拼。
在这些不满21周岁的年轻人中,来自上海的本土女孩小龚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全国选拔赛放在上海举行,但是上海本地孩子基本没有。”作为大赛裁判长的王欢坦言,小龚就是唯一一个进入赛前集训的上海人,而她为此与父母发生了不少摩擦。
毕业于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小龚告诉青年报记者,“餐厅服务是当时学校的一门选修课,没想到学了之后,发现和我原本想象的饭店端盘子完全是两回事,里面有很多学问,确实还都是技术活儿。”
如果说,因为好玩、混学分去上这门餐厅服务课,爸妈没什么意见。那么,当小龚决定去参加上海市星光杯职业大赛时,父母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转变。“妈妈一个劲地说,这种比赛参不参加无所谓的,反正以后也不会去干这行的。甚至认为我投入这么多精力在一门选修课上,根本就是不务正业,还不如把英文读读好。”
“算了,别浪费这个时间”“成天端个盘子托矿泉水,就是瞎折腾”……面对这不绝于耳的劝说,当时,只有17岁的小龚显得特别无助,“我真的很烦!每天训练已经很累、很辛苦,回家还要听他们唠叨,我真的想哭。”
“但是怎么说服父母呢?”小龚向班主任寻求帮助,“那天,老师、我还有我妈妈,三个人就坐下来谈了一次。最后妈妈也不好意思再反对,就说让我试试吧。”小龚是幸运的,那年她拿了星光杯的一等奖。
18岁后
“先斩后奏”辞职做服务生
今年刚满20岁的小龚,在前不久拿到了一家位于迪拜的奢华五星级酒店Offer,向着年薪30万的主管目标进军。“坚持、再坚持是我一路走来的座右铭。但事实上,我也有过动摇和被安排的经历。”小龚告诉记者,收获“星光杯”让她真正感受到餐厅服务的魅力所在,但之后广州大赛的名落孙山则足以让妈妈“欢呼雀跃”,因为这让她看到了我事业发展的“转机”。
“我本身读的专业不是餐厅服务,而是商务文秘。所以毕业时,妈妈托了关系,把我安排去了一家公司做秘书。在她看来,女孩子坐坐办公室挺好的,既稳定又体面,也算是回归正道了。”小龚坦言,“也不能说父母一点不了解自己,他们可能也觉得我刚刚在广州遭受挫败,会更容易接受改行的安排。”
专业的笑容、职业的穿着,看着女儿走进办公室,从此沿着计划好的人生轨迹前行,龚爸爸龚妈妈就差没放鞭炮庆祝了。做文秘才一个多月,随着小龚突然间的决定——“我辞职了”,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没办法,我就是不喜欢做文秘。”在萌生辞职念头后,小龚用了“先斩后奏”这招。“我都已经辞职了,妈妈总不好意思再厚着脸皮去托关系吧。之后,我就选择了继续去读有关餐厅服务的课程。”
毫无疑问,从目前的结果看小龚是胜利了,但未来可能抗争依然存在。“我现在独立了,爸妈不能再控制我的行为,相反我要去影响他们。告诉他们,餐厅服务既然能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高层次的活儿。如今来上海的老外越来越多,对餐厅服务品质要求也会更高,而我未来绝对是个技术型紧缺人才,我的目标是进到圈内TOP10。”
[观点交锋]
在上海,哪家孩子不是圈养的,只不过是包办的程度不同而已。再看看孩子,一方面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能力却越来越差,很多人不是不想出国,是不敢出国,真离了父母估计更惨。
——陈先生
反对父母包办、不肯出国读书,基本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自己作出来的心理问题。
——肖同学
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五花八门的东西太多了,而孩子经历太少,放手不管让人不放心。而且家里就一个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受累。因此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上,或多或少地包揽一些事情。
——王女士
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久而久之,孩子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承担。而同样的,父母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说的“拼爹”。
——张同学
聚焦
如何界定适度自主权?与孩子心智水平匹配
在昨天的报道中,有政协委员提出要给孩子适度自主权,那如何界定“适度自主权”?
来自上海先行民商调解中心的张劫律师表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是未成年人的“适度自主权”,但是可以参照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界定。
“法律规定,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就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承认超过10岁的孩子就有了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在张劫律师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其实所指的就是他们的自主权。而如何理解“适度”,就是他们在行使自主权是不对他人不对自身造成危害。
而就这点上,目前国内的家长确实做得有所欠缺,甚至可以说是违背我国宪法精神的。比如:空间支配权,或许很多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但是很少有家长会同意孩子拆卸家里的东西,也很少有家长放权让孩子随心所欲去布置自己的小天地;时间支配权,孩子白天在学校,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要给孩子请家教,孩子所喜欢的活动(看动画片、玩游戏、踢足球等),根本无时间进行;还有自由发言权,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是独裁者,孩子无权进行平等的发言。
“至于现在矛盾比较集中的读书、选科、出国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选择权’。如果一个幼儿园孩子不知道哪所小学好,需要父母来选择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对于一个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来说,以何种形式读书完全是可以自己做判断的,而作为父母也应该要赋权给孩子。”
如何执行适度自主权?相信孩子的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把自主权放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孩子自己作判断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判断。
家中的一些事情,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选择、布艺的装饰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斟酌孩子的建议并加以以采纳。
当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时,考虑到孩子知识、经验的缺乏,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让孩子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比如,和孩子选择房间的窗帘,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适宜的颜色,让孩子选择。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