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场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三地分公司的反垄断突击调查引发业界关注。昨天,国家工商总局确认并已对微软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微软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因涉嫌垄断遭调查的跨国公司,从去年开始,包括三星、LG、IDC、高通等跨国公司先后卷入反垄断调查。专家指出,跨国公司涉华垄断行为频频遭到调查,正体现出我国对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决心,随着政府部门逐步加大治理力度,在中国市场实施的垄断行为将有所扭转。
微软操作系统涉嫌垄断
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发布通报称,去年6月,有企业举报反映,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工商总局随即进行核查。
据透露,在长达一年的核查中,国家工商总局先后约谈了微软公司和有关企业,微软公司就总局关注的问题提交了报告。其间,相关企业也不断向国家工商总局反映情况。经过前期核查,国家工商总局认为不能消除微软公司上述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嫌疑,根据法律规定,已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据了解,此次立案调查已经成立专案组,28日对于四地经营场所的突击检查调用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9省市的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根据工商总局的通报,被检查人员包括微软公司副总裁、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工商执法人员复制了微软公司部分合同和财务报表,提取了电脑、服务器中储存的内部沟通文件、邮件等大量数据,查封扣押了2部工作电脑。
工商总局称,目前微软公司以部分主要待检查人员不在国内、北京,或联系不上为由,使本次突击检查未完成全部检查内容。
我国调查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对于反垄断的调查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跨国公司涉华垄断行为接二连三被“揪出”。
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韩国三星、LG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2001年至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去年6月,发改委还根据举报对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启动反垄断调查,指其涉嫌滥用在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其中包括对我国企业设定不公平的高价许可费等。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联合对美国无线通信研发公司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曾突击搜查高通北京和上海公司,调查手机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和其他相关企业,原因是高通涉嫌滥用无线通信标准。
跨国公司在华垄断行为接二连三遭到调查,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拍手叫好,“外资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等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利用这种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我国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破坏。”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
■专家观点
高科技企业逃不过“法眼”
对于微软被立案调查之事,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占江认为,按照目前国家工商总局披露的信息看,此次调查是完全站在《反垄断法》的框架下分析和判断微软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的。
“《反垄断法》不会针对任何特定的竞争者,也不反对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本身,但却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张占江指出,微软、三星、高通等涉事企业在美国、欧盟、韩国都曾遭到过反垄断调查,说明企业的确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在华业务也极有可能影响中国市场的竞争秩序。
张占江认为,最近两年国家对于跨国企业在华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判断高科技企业垄断行为需要经过复杂的论证、严密的分析和全面的调查取证,对于技术要求极高,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能力无法轻易处置。此外,高新技术渗透全领域的进程加快,使得高科技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影响程度加剧,加大了我国反垄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