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24张加长床、一家三口齐上阵为学生运动会服务……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沪开幕后,沪上10余所寄宿制高中既作为比赛场地,又承接了运动员住 宿任务,而上海今年也首次面向高中生群体大规模招募了赛会志愿者。从场馆、食宿、安保到医疗、志愿服务,申城各学校实现了软硬件的双重升级,提供最周到的 人性化服务。
保障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后勤需要
闸北区新中高级中学承担了三大球中的两大项——男子排球和男子足球的比赛工作以及运动员接待任务。整个赛程持续十二三天,学校必须接待教练员和运动员近200人,时间跨度长,接待任务重。
此前,闸北区政府和教育局对学校的场馆进行改造,足球场加设了夜场灯和LED大屏幕、音响等;排球馆增加了吸音装置、灯光、LED屏幕,并铺设了地胶, 更换了馆内座椅。为了确保赛事期间的安全,学校还在宿舍走道和校园各处加装了200余个监控摄像头,消防紧急疏散系统和门禁系统。
考虑到一些排球运动员的身高可能超过2米,在今年年初接到接待任务后,学校专门前往家具厂,量身定制了24张加长床以及特制床上用品。此外,在该校比赛的运动员中,有两人需提供清真餐,学校为两人配备独立的灶具、独立的就餐环境和独立的厨师。
宝山区承担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的比赛,赛场设在行知中学。据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蒋碧艳介绍,该区迎来34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运动员、教练 员等总数达1055人。行知中学、行知学院承担各代表队参赛师生的食宿任务,共选拔、培训了406名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
“考虑到运动员比较多,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教师志愿者团队,其中34位教师志愿者随队,每位老师带2名学生为运动员提供随队服务。”蒋碧艳说,在安保方面,宝山区从150所学校中精心挑选了95名保安,请武警对保安进行专业培训。比赛期间,保安每一小时进行一次换岗。
“小青菜”累并快乐着、学习成长着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是上海首次面向高中生群体大规模招募赛会志愿者。全市选出的1427名志愿者中,高中生有960名。
这些志愿者活跃在赛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一有运动员受伤,他们就得抬着担架火速奔上场,有时候都忙得顾不上吃饭……志愿者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小青菜”。“累并快乐着、学习并成长着”——这是“小青菜”们的感受。
闸北区教育系统选派出81位“小青菜”。“这些志愿者与运动队同吃同住,运动员到哪里,他们也到哪里,随时应对运动员提出的各类要求,提供24小时服 务。”新中高中团委书记陆蓓玲说,“小青菜”中不少是高三毕业生。朗诚鸣就是这样一位“小青菜”,前天下午,黑龙江队的一位排球运动员发烧了,他陪着运动 员到附近医院就诊,晚饭也顾不上吃,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回校。
还有不少志愿者承担比赛的辅助工作。作为学运会男子足球赛志愿者负责人,新中 高中高二学生李琳琳和同伴们每天下午提前一小时到场,准备资料和冰水,甚至细心地为裁判员打好洗脸水。在李琳琳看来,足球场里的“小青菜们”最辛苦的要数 担架员,每天三场比赛,他们都坐在炽热的阳光下,衣服常被汗水浸湿。
上周日晚上7点多,申城突降暴雨,离一场男子足球小组赛结束还有10分 钟,负责捡球的10位小球童被雨水淋透,雨衣不够用,场边不少志愿者拿出自己的雨伞,为小球童遮雨,自己全身湿透。“这一幕令我很感动,‘小青菜’来自区 内多所学校,起初并不熟,遇到困难互相伸出援手,大家的心更近了。”李琳琳说。
每晚9:15比赛结束后,空荡荡的足球场上,只有李琳琳和老师还没收工,四间休息室、广播室和一间裁判室,一间间地关窗、关灯、关空调,做好收尾工作,他们是每晚最后一批走出校园的工作人员。
田径场上一抹亮丽的“全家绿”
爸爸是颁奖部的志愿者,妈妈是黑龙江队的随队志愿者,儿子是福建队的随队志愿者……在行知中学的田径赛场上,有一抹亮丽的“全家绿”,全家三口齐上阵,一同为学生运动会服务。
“开赛两天来,我们三人还没在家碰过头。”爸爸叶伟是宝山区淞谊中学的体育教师,他说,儿子和爱人都承担了随队志愿者的工作,这几天,晚上要值夜班。所以,一家人偶尔能在赛场匆匆见一面,只能靠电话慰问一句“吃了吗”。
此次全家总动员参与学生运动会,是爸爸的提议。“当学校发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我便萌发了鼓动全家来参与的念头。毕竟,这是代表中学生最高水平的运动会,机会非常难得。”叶伟说,儿子叶天扬是上海电力学院大二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欣然接受了爸爸的提议。
叶伟曾担任过2012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志愿者,经验丰富,因此,在家中,他主动担任起培训师的角色。“随队志愿者,一定要记清运动员的比赛时间、报到 时间和程序,千万不能弄错。”“碰到问题及时跟大会沟通,通知教练员和领队,让领队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叶伟一边说,儿子和爱人一边记录。母子俩还上网了 解福建和黑龙江两地的饮食习惯、地域文化,以便更好地为运动员服务。
文汇报记者 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