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澎湃新闻网站、APP正式上线,澎湃CEO邱兵题为“我心澎湃如昨”的发刊词在微信公共号、朋友圈和微博广为传播。
尽管对澎湃的表现有弹有赞,对澎湃的命运众说纷纭,但不得不承认,新闻界内外如此集中地热议一条行业新闻,是非常少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当前传统媒体承受巨大融合转型压力时候。从中也可以看到社会各界对澎湃的期待。
澎湃CEO邱兵的发刊词,一如既往地抒发理想,一如既往地煽情。有些同行有不同意见,甚至调侃说,早把理想戒了。的确,理想不能当饭吃,但是,新闻业存在的价值,不就内在于它的职业理想中吗?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
在新闻客户端和网页正式上线前,澎湃已经依托旗下微信公共号开始运作。澎湃旗下的公共账号包括一号专案(司法案件报道为主)、及第行(房地产报道为主)、10%公司(上市公司为主)、自贸区邮报(以自贸区报道为主)等。在先前的打虎行动中,澎湃新闻特稿《少年余刚:当首长秘书后老师求见遭拒》以深度调查和独特报道形式引发轰动,引发业界关注。
公开报道显示,澎湃项目背后是东方报业公司,直属上海报业,与东方早报在架构上是平行关系。团队除原东早采编人员投入大部分精力之外,另外还新增八十余人,规模比较庞大。
曾报道过三聚氰胺事件的《东方早报》已与南方传媒、财新一同成为新闻业标杆,也因此,依托《东方早报》采编力量的澎湃项目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关注。除了高水准的采编团队,澎湃项目在资本架构上也有诸多创新,比如澎湃的核心成员实现了对项目的持股,这在媒体项目中并不多见。
在年初的一次内部讲话中,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曾这样阐述澎湃的定位:“原创的、互动的、严肃的、有思想和价值观的”、“针对都市中高端人群”、“政经类新闻产品”、“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
裘新着重介绍了澎湃的新闻问答操作方式:它将重点分辨事件中的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增强社交属性和粘性,优质评论和互动会转化为内容在首页呈现。
裘新表示,如果未来澎湃的收入至少不亚于其所依托的一张报纸母体的广告收入,那就是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负责人王国培曾介绍,澎湃初期有大约三四亿元投入,资金预算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此前就传出参股的消息。据王国培介绍,目前项目的成本花费主要是在全国主要城市铺设记者(这部分记者也要服务于东早的报纸),最终新媒体项目澎湃成行,“大约需要三四百人”。
2013年10月28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挂牌成立。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评论,上报集团成立是“一个标志性的改革事件”。
今年一月以来,上报集团在新媒体领域动作频频,在今年2月的上报集团2014年工作会议上,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构想了该集团未来的新媒体战略。该战略集中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如《东方早报》的“澎湃”项目;第二种是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如仍在筹备中的《上海观察》和《界面》两个项目。
目前,澎湃新闻拥有PC端网页、WAP网页,以及苹果和安卓客户端,加上之前已有的微信公共号和微博账号,实现全渠道覆盖。走精品内容路线的澎湃新闻,目前既收获了称赞,也遭遇重度内容是否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习惯、依赖广告盈利的模式是否可行等质疑。
我心澎湃如昨
文‖邱兵
谨以这段文字和这个互联网产品献给我们恋恋不舍的1980年代。
1990年是那种莫名其妙的年份,有时它是80年代的终结,有时它又作为90年代的开始。谁知道呢。我只记得1990年暑假复旦大学6号楼大概就住了我一个人,那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暑假,连空气里都嚼得出别离的味道。
那个夏天非常闷热,电台里每天都放着苏芮的新歌《风就是我的朋友》,可是,一直没有风。我在某一天想,大概这就是我的80年代的收尾画面了。
但是第二天那个叫GB的人出现了,他才是来压轴的。
GB也毕业了,他不是新闻系的,但因为很会写东西分配到家乡的省报。他滞留在宿舍的原因是为了送他那个叫小叶子的女朋友去美国留学。美丽而温柔的小叶子是上海女生,留着林青霞一样好看的头发。
至于同样留着长头发每天哼着崔健的GB,我完全没有看出他是凭什么成为小叶子男朋友的。这家伙什么都没有,特别是钱,包括饭菜票。他每天躺在对门他老乡那张脏兮兮的床上,读着一本叫《北方的河》的书。
GB每天都来顺两根“高乐”烟去抽。有天下午又来偷了两瓶汽水,说小叶子又来了,明天就去美国。
第二天下午GB那张脸肯定是流过很多眼泪的,不过GB说他俩已经约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门口碰头,接头暗号“上帝保佑美国!”“毛主席万岁!”
GB还说,他把两个汽水瓶装上小石头,沉在复旦燕园的水底了,因为里面各放了一张他们写给对方的字条。
“很多年后我们再捞出来看看这个夏天我们写的话,会不会很浪漫?”GB说这话的时候象个白痴一样。
然后我就说了句不知道是好话还是坏话的真话:“浪漫个屁,估计明天就被清洁工捞走扔掉了。要我说现在就应该捞出来看看她写了些啥。”
那天晚上GB回来的时候,拎了一堆啤酒,据说小叶子临走塞给他一张百元大钞。“来,喝酒。”我非常无耻地参与了分享小叶子的馈赠。我们一人干了一瓶,这哥们就喝高了,放声大哭起来。我还没有发问,他就掏出了一张纸条。
“GB,亲爱的,再见了,也许,是永远不再见了。因为我们已经离开象牙塔了。我们爱了四年,我无法确定我是爱着你,还是爱着我爱你的这些岁月。可以确定的是,我不爱一无所有。我这些日子觉得,我好需要钱啊,我甚至都不够钱买张去美国的机票。原谅我,没有勇气当面告诉你。但是,GB,你知道吗?我们真的已经离开象牙塔了。”
那个酷热的夏夜,感觉有一千九百九十只知了在我们窗口叫着,巨大的声浪里夹杂着一些无法辨别的诡异的声音,仿佛说一个宁静的年代结束了,那些嘈杂的年代即刻就要来临。
第二天我从宿醉中醒来时,对门那个长发男生已经走了。我的床头放着《北方的河》。
在这本书里,夹着燕园水底的另一张纸条。
“小叶子,亲爱的,我在你对面写这几行字,我生怕你会偷看一眼,我都会流出泪来。因为,我想,我是不会去美国的。你们都说,理想主义已经被埋葬在80年代了。可是,我去美国除了端盘子我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我能用我学到的东西,为我的父母,为我的家人,为我的山山水水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你和我一定都会感到自豪的。我只拉过你的手,你还是完整的。相信我,你曾经爱过的是一个好人。”
后来,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我们的男女主人公,再后来,后来嘈杂的年代就来了。我们从理想主义来到了消费主义,来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暗夜里抬起头的时候,发现星空里写着,“你正位于混沌的互联网时代”。那个夏夜,回忆起来,纠缠着,像无数个世纪,而之后的24年,却短得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夜晚。
GB,如果我没有记错,我们酩酊大醉的日子,就是今天,7月22号。其实我至今都不知道,燕园水最深的地方,到底有多深,你跳进水里捞出瓶子的时候,是多么滑稽的一幕。
我只知道,我心澎湃如昨。
下面是微博微信上网友对“澎湃”的评论,与各位关心“澎湃”,关心新闻业前途命运的朋友分享。
▌关于理想
@邓飞: 这里,我们还可以看见新闻理想与新闻力量,热泪盈眶,谢谢坚守的弟兄们。关注它,就是支持,对我们自己获取美好社会的支持!
@海清:我读邱兵澎湃发刊辞:小资式感性的文字蕴含着创业者知性的激情。朋友说它像情歌,煽情。我说这年头业内妾心几近枯井者多矣,不煽情难起涟漪波澜。还看激情之外还有几多智慧。理想主义的情怀。凭官家大量注资获启动和未来财经支撑,报道颇有起色。只是这样的模式现有的放开思路能否与现存的另一种模式匹敌,人们有疑虑。但总该试一下。东早当初不也有过曲折。祝澎湃勇气不凡,东早传统的大气依旧、锐气不减!
▌关于专业
@杨锦麟:尊重专业,给新闻专业主义和有理想抱负的新闻从业人员一个表达意见,表现专业的空间!
@剑桥徐:不少少年英雄纷往上海,投身澎湃怀抱。澎湃显露雄心,颠覆琐碎,注重思想和深度,对热点的捕捉速度惊人,采访资源也很高端。作为同行,羡慕祝福。步子太快易扯着蛋,最近几篇文章有细节有操之过急的苗头。另外就是版权问题,好文章再不能这样被网络啃了。邱兵的发刊词最后一段无疑是有深意的,祝茁壮!
@蒋大哥:东方早报的移动终端应用“澎湃”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主编邱兵的发刊词写的肝肠寸断,是关于爱情。吸引我的,倒不是校园里的那些事,而是叙事的结构仍离不开大洋对岸的那个国家,正如这“澎湃”也有赫芬顿邮报的影子。也许,这世界的节奏无外乎就是一波波浪花,澎在洋的这头,湃在洋的那头……
@辜晓进:坚决支持数字时代的专业主义,支持澎湃新闻!PS:这篇散文也挺不错的。
▌关于未来
@张志安:澎湃新闻会有面临三个挑战:1.收入模式:做原创综合新闻的移动新闻客户端,能否重建广告主导的盈利模式;2.言论尺度:做政经突发或敏感话题,上海的舆论环境能否提供足够的报道空间;3.阅读习惯:做综合内容的客户端、主打深度,能否在与商业网站的竞争中胜出。
@王甘霖:虽然@澎湃新闻 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没有更新,但从其网站发布新闻来看,不得不承认,上海报业集团斥资两个亿打造的澎湃新闻网,必将成为中国第一新闻网站。该网站体现了六个字:及时、独家、深度,就连财经网、财经网都得逊色几分。
@duleiiel: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上海报业放手一搏投入几个亿砸出了“澎湃新闻”。但这是一个没有娱乐、体育、科技,甚至社会新闻的新闻客户端,主打时政与思想,大多以艰深晦涩的政治为新闻话题。明显是冲着关心时事的高端读者而去的。而互联网时代,以往一直是得草根用户者得天下,不过还是为澎湃送上祝福。
@何刚:时政思想有多难,媒体同行最明了。上海报业澎湃项目上线,叫好声和质疑声很多。我谨慎不看好,倒不是怀疑同行的决心和胆识,而是时政报道的红线和思想讨论平衡度需要精确拿捏,我替邱兵捏把汗。有勇有谋,谋第一;艺高胆大,艺为首!
@老连:好久没有看到写的这么好的文章了。什么传统媒体,什么新媒体,什么新生,什么消亡,在永恒的浪漫和理想面前,都是过眼云烟。无论时代怎么变幻,好内容永远有生命,因为那就是我们生活和生命的价值所在,是历史所在,是文明延续所在。衷心期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文字,涌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大鹏看天下:澎湃新闻,可以看作中国新闻改革的风向标,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