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要让学生喜欢也能教学达标
要使作业产生“正能量”,必须从惯于布置转向重于设计。在普陀区最近举行的“落实绿色指标,提升作业品质”——院校合作项目《基于学习品质提升的小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会上,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以学校作业的改变现状入手,提出要从基于经验的作业布置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从而使作业既让学生喜欢,也能教学达标。
要从“毛估估”到“有标可依”
武宁路小学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时候作业的设计,尤其是类型上,比较难以根据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作业布置简单化。特别是在中高年级,低效的重复训练较多,探究、合作、体验等多种作业类型不能良好实施。
为此,课题组以学科课程标准作为作业设计的标准,以学科单元作业设计为载体,制定了“普陀区小学作业改进的框架”。涵盖三类课程,便于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小学作业的目标与水平,也为教师的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提供了依据。框架分为“以教师为主体设计的作业”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作业”两大系列,并且把长期受人忽视的“假期作业”纳入其中。语文彭老师说:“每一节课所设计的作业题都不是随意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设计的依据。”
应有助于引发学生兴趣
武宁路小学曾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有82%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45%的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希望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调查还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更谈不上趣味性。这甚至会使很多学生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作业设计,既要达成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又要连接学生乐学兴趣,最需要教师‘穿针引线’。”孙纳新与教师团队一起研究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让语文的预习作业“精彩”,被学生喜爱,成为学习环节中永远最值得期待的前奏呢?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给了他们启示。他们决定尝试“线上观看+线下自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观看视频了解学习内容,并借助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语文组老师将课堂教学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了解的故事背景、人物介绍、科学实验等知识,以视频文件的形式挂在班级网站上,鼓励孩子课前观看,点击率一路高升。在对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课文的分析后,老师将《威尼斯小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悉尼歌剧院》三篇介绍城市风情的游记构建成一个整体,以“小驴友”环游世界为主线,串写了介绍这三座城市的导游解说词。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汇报记者 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