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成本“已接近美国”?别揉眼睛了,你可没有看错,这是近期美国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对25个出口大国及地区评估后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
此番观点一抛出,立马激起千层浪。有网友直接“吐槽”称,“中国工人拿的工资还不到美国人的1/10,不知道制造成本是如何与美国相当的?”而专家则表示,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确实呈上升趋势,差距主要在于“生产效率”,因此当前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综合成本”呈上升趋势
根据这家咨询公司的调查,全球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泰国、中国大陆,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台湾和美国。制造业成本最高的是:澳大利亚、瑞士、巴西、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比美国高出20%至30%。该公司合伙人表示,中美制造业成本正逐渐趋同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与日俱增;而美国的生产率更高且能源成本更低,“对许多企业和生产线而言,当考虑到生产质量、知识产权和远距离供给链等因素时,在中国节省的制造业成本几乎已经微乎其微。”
针对这一调查,很多网友“拍砖”认为中国工人工资收入大大低于国外。但也有网友表示,“我去美国和德国参展,从机械企业来说,现在中国光‘拼’成本肯定吃力。虽然国外工资比我们高6至8倍,但他们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比我们高,每个员工负责的设备数量也多,加上产品质量高,市场定价还能更高,综合下来成本就差不多了。”
“以前我们说制造成本,会直接和劳动力薪资水平画等号,但其实这样比较狭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告诉记者,国际咨询公司显然引入了“综合成本”概念,意味着在劳动力成本之外,还要看生产效率等其他因素,这样做出的测量确实更为全面。他表示,“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正处于上升趋势中,近年来也确实出现了低端制造业向外流出的现象。但究竟是否已经接近美国水平了,这家咨询公司得出的结论到底有多准确,那还要看具体的数据统计、计量方法,并不能轻易下判断。”
差距在于“生产效率”
“春江水暖”,身处一线的企业对于成本的感受自然最为直接。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最近就公开表示,福耀玻璃之所以计划在美国建立北美生产中心,原因就是算了“成本账”,“美国的能源便宜,电费比国内便宜一半,天然气仅为中国的1/4,这样能源费用就可节约差不多3/4;因为就近供货,与从国内出口相比,运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包装费也省掉了;国内过去人力成本低,这几年涨上来了,与美国人力成本的差距在缩小,尽管美国是更高些,但加上税收方面的优惠,总体成本其实与国内大致差不多。”
在芮明杰看来,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主要问题在于劳动力薪酬先上去了,但生产效率的提升却并没有跟上,包括生产设备的进步、熟练技术工人的教育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此外,还有一大主要因素——财务费用过高,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金流动性差,周转率就低,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认为,“中国现在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在于,人均制造业的增加值不高。从制造业结构来看,中高技术的产业比重是比较低的。而制造业还面临着各项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劳动力、资金乃至土地等。”
如何转型成为“必答题”
显然,中国制造正在直面成本上升的考验,“挥别廉价后如何转型”成了一道摆在眼前的“必答题”。
“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我认为保证制造业优势相当重要,不能为了转型而一刀切。从增长来看,很多国家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一般都高于服务业。从就业来讲,制造业对就业的直接贡献更高。同时,制造业是研究开发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原动力。事实上,很多研发的需求,最开始都来自于制造业。”李善同表示,“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说,制造业的成本上升很值得关注。要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这可能需要政府下大力气。”
芮明杰告诉记者,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在两方面下苦功,一是提高劳动者技能,培训出更多训练有素的工程师;二是推动产品技术升级,让企业提高利润水平,向更高附加值转型,“需要特别指出,政府要做的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用市场的力量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中,这会比传统‘父爱式’的号召、乃至补贴更为有效。”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