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在挂牌9个月后迎来了2014版负面清单,在新版负面清单出炉之际,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新情况报告”。报告表明,虽然自贸区改革步伐有所放缓,但企业仍不断涌入。
在2014版负面清单出台,在减少的51条特别措施中,因扩大开放而实质性取消14条,实质性放宽19条,进一步开放的比率达到17.4%,“瘦身”结果低于预期。高纬环球的报告认为,虽然许多企业抱怨“负面清单”过长并且限制性太强,但是这同之前的没有明确许可则禁止向任何行业部门投资的政策相比是一项进步的举措。新的改革同时简化了公司审批手续。政府已经放松了对众多行业的行政管理,此举将有利于加大行业对私有资本和外资资本的开放力度。
从自贸区正式设立以来的9个月时间里,因自贸区而衍生的种种具体益处仍不明朗。政策和监管的转变还在持续。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者至少看到了一个明显的改观:过去复杂的企业审批和注册流程被简化。得益于这种程序上的简化,投资者迅速涌进自贸区。根据官方的新华通讯社报道,截至2014年3月底,已有7772家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其中包含661家外资企业。在注册的内资企业当中,22家企业的平均注册资金超过10亿人民币,其中31%为服务业企业,59.7%是贸易类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金为504万美元。除了这些新注册的企业之外,在自贸区设立之前的已经在区内注册的约10000家企业自动享有自贸区的优惠条件。
全球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合伙人章卿指出,安永的一些客户,包含资产管理公司和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已经在自贸区内设立企业,并表示:“虽然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可能都还没有开始实质性的动作,但是我认为这些公司正在期待在操作上或者政策上进一步的开放,然后可以做好开展相关业务的准备。”国内公司也对自贸区可能带来的好处充满期待。章卿表示:“有相当数量的国内私募公司已经在自贸区内设立基金,并且有些已经完成了首批海外并购交易。”
虽然很多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框架仍需进一步的明确,但是许多专业人士对自贸区作为改革试验田而继续发展抱有信心。西盟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建辉向高纬环球表示,美国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正迫使中国领导层采取切实的改革以推动经济自由化。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最高领导层推动经济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强烈信号,虽然改革目前还不甚明朗,但基于对上海自贸区未来优势的预期,企业依然纷沓而至。
来源: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