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瓣膜植入系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为一名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实施了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换瓣手术。78岁的顾阿婆(化名)手术次日即可下地行走,昨天,术后第6天的她在家人陪同下开开心心地向心外科医护人员道别出院。
据悉,“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手术,即使在欧美国家也仅有3-5例的零星报道。这一手术的成功,让中山医院在实现微创心脏瓣膜外科领域新突破的同时,也在微创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继续保持全球同步领先的地位。
上周六,由王春生教授和魏来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心外科团队,首先在顾阿婆的心尖部位戳了一个小孔,然后通过操控一根细长如筷子状的输送杆,将全新的生物瓣膜送入她的心腔。在造影屏幕的监视下,新瓣膜被准确定植于病变主动脉瓣的位置上。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耗时仅1个多小时,顾阿婆的心跳和血压均未受到任何干扰,胸骨肋骨也无任何破坏,更无需体外循环,出血量不超过30毫升。术后半小时,顾阿婆即在手术室内苏醒并顺利停用呼吸机。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微创学组组长、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介绍说,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置换瓣膜,但这种方式需要将胸骨正中锯开,还需要体外循环支持,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尤其是老年患者,还要承担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可以使得大量原本已失去治疗机会的高龄高危病人得到救治。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占到3%,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占到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20万患者,而接受手术治疗者仅3万人。严重的主动脉瓣病变将导致心衰。一般来说,出现症状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2-3年,而且猝死的风险很大。据估计,我国至少有30%—50%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因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情况无法耐受手术或因恐惧而放弃外科治疗,这是长期困扰心外科学术界的一大难题。
上海中山医院是国内公认的微创心脏外科的领头羊,在瓣膜手术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此次使用的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系统由国人自主研发,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该系统定位准确,易于操控掌握和推广普及,其技术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同时也降低了总体医疗费用的支出,有助于减轻国家医保负担。
文汇报记者 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