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苏州河》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3年第一期青年编剧扶持资助,并成功申请到配套落地扶持资金。图为该剧不久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时的海报。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新剧本朗读会上,上海大学青鸟剧社朗读由高文婷创作、丁罗男指导的剧本《天堂KTV》。
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文艺工作会议上,市委宣传部推出了关于人才培养的“推星”举措,上海文艺界人士,尤其是青年文艺人才心情激动,如沐春风。最近,中央媒体发布了北京大学专家为中国文联撰写的《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的《2013年度中国戏剧艺术发展报告》,两个报告都提及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认为这一举措将促进上海的人才培养及文艺原创更上层楼。
近年来,上海的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相比之下,编剧人才跟不上发展的需求,编剧人才有“断档”之忧,对青年编剧人才的培养和扶持越来越受到界内外的关注和期盼。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面向社会推出了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这一举措对青年编剧作品实行单独申报、单独评选,并实施配套扶持。基金会不但评选申报作品,给青年作者每部作品5万至10万元的资金资助,便于他们深入生活搜集资料,还给作者配备了指导导师,且对获得资助的剧本由基金会结集出版,并组织朗读会向院团推介,以实现舞台和影视摄制的二度创作,同时,对那些把获得资助的作品搬上舞台的院团,或是投入拍摄的制作单位,基金会还给予相应的演出、摄制配套资金,以期为青年编剧成才提供更大的舞台。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周慕尧表示:剧本是一剧之本,人才是事业之本。青年编剧是文艺繁荣和发展的希望。基金会推出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旨在发现培养编剧人才,发掘更多的原创剧本。这项举措赢得了广大青年编剧人才的欢迎,也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的青年编剧。2013年度,有25个项目获得了资助。
通过青年编剧扶持项目,一批年轻编剧创作的剧本“名花有主”,落户院团走向舞台。话剧《苏州河》不久前搬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儿童剧《水果家族》也将于本月在儿艺马兰花剧场演出。童话京剧《美女与野兽》和淮剧《浦东人家》分别落户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淮剧团,作为排演剧目,正在做上演的准备。另外,在影视剧项目中,电视剧剧本《依水之恋》的“下家”上海礼傲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也正积极筹措该剧的拍摄工作。
除了已经上演或即将上演剧目外,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还发现不少有特色的剧目,体现了青年编剧贴近现实、思维敏锐、文化视野比较开阔的创作特色。比如昆曲《莲花结》讲述了仓央嘉措浪漫跌宕的情感经历,又如话剧《天地玄黄马相伯》塑造了近现代上海文化精英的形象,这些作品在题材上都有所突破。而来自上海滑稽剧团的青年编剧夏天珩,一人申报了3个不同类型的剧本,也足见青年编剧饱满的创作激情。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已经成为助力青年艺术家群体崛起的重要举措。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介绍说,根据市委宣传部人才培养和“推星”计划的部署,今年基金会将进一步扩大对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以期发现培养更多的青年编剧人才,为上海的文艺创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气象。
■专家
精心指导 帮助提高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打破了专业和非专业的藩篱,用‘海选’的方式发掘人才、培育剧本,推出了一批80后、90后编剧新人,推送了一批视野开阔内容鲜活的剧本。”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认为,这个项目不仅拿出真金白银让编剧下生活安心创作,而且为院团提供后续配套服务——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这个给新人和舞台牵线的红娘当得好,假以时日,一定能够促进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崛起。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在编剧人才有“断档”之忧的当下,其针对青年编剧作品实行单独申报、单独评选,并实施配套扶持的举措成为“推星”的具体实施,呼应了青年艺术人才培育扶持的社会关切。
年轻编剧短缺,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现象。一些全国性的重大戏曲赛事上,编剧往往老面孔扎堆新面孔难觅,有时候一位“资深”编剧就有三四部作品入围获奖。而不少年轻的影视编剧则成为“枪手”,他们的才华和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保护。罗怀臻说,现在挑大梁的舞台编剧很多是“40后”“50后”,就连“60后”“70后”都难得一见,“几年前的一次全国剧作家聚会上,我这个‘50后’依旧是最年轻的剧作家,要知道,在这种场合我被称作‘最年轻’已经20年了,足见编剧的后续人才有了‘断档’危机。”
青年编剧后继乏人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戏剧舞台开始流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实用主义。罗怀臻说,当时这是新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单位用人制度的藩篱,使人才可以流动,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久而久之,负面作用也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艺术院团不设立编剧岗位,或者有岗位却形同虚设,编剧身兼行政宣传策划工作,编剧专业被边缘化。“一二十年下来,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和用人方式,造成了编剧断代。”罗怀臻说,“一些看似摘金夺银成绩不错的剧团,出现了‘灯下黑’——属于自己的创作人员其实很匮乏。”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将评选工作前移,将剧本和人才的培育也纳入其中。罗怀臻说:“这个项目第一让‘圈子’外青年人有渠道投入舞台或影视的二度创业,第二通过一对一的专家打磨提升完善剧本,第三将获得资助的青年编剧的作品搬上舞台,演出机构也能得到配套资金。由此一来将原本完全根据申报项目评选剧本的工作,拓展为一种全方位的可落地的扶持。”
内容接地气,手法不拘一格是导师看到青年编剧写作的剧本后最强烈的感受。新人中有四分之三并非写剧本科班出身。他们中间有做房地产的、做记者的,还有广告人、海归创业者等,对他们来说,有利的一点是他们的写作往往是从生活源头出发。剧作家贾鸿源作为导师表示:“比如年轻编剧笔下的职场生活很少从概念出发,体现出了相当的丰富性。”戏剧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则说,一些非科班出身的业余作者,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一种自由的写作,不教条、不死板。特别是几部喜剧作品,如《三个水枪手》、《触底反弹》等,幽默但并不无厘头,“笑果”多体现在对人物个性的挖掘上,而非简单地恶搞,剧场效果比较好。
对新人新作身上的缺陷,导师也直言不讳。丁罗男认为年轻编剧对生活素材的提炼能力尚显不够,什么都想拣在“篮子”里,有堆砌素材之感,往往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此外,他们比较注重形式感上的创新,剧作在思想立意上的创新尚显不足,对生活的观察比较流于表面。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展现出的原创力让导师感慨。“有这样的年轻人增援到编剧行业里来,让人看到了希望。”罗怀臻说,最终舞台是属于年轻人的,编剧事业要扶持要接力。
■院团
积极使用 努力扶持
获得资助的青年编剧项目,需要从纸面“落地”,通过舞台演出接受口碑和票房的检验。“新剧本朗读会”已推出了《留守女士》等剧本并搬上舞台。2013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已经有包括话剧、儿童剧、昆剧在内的6个项目找到了“下家”。
从看编剧署名选剧本到放心选用年轻编剧的剧本,是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带给院团等演出机构的一大变化。
“谁都知道选剧本要看写得怎么样,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面对市场压力,很多时候院团真的不敢放手创排年轻编剧写的有潜力的好本子。一怕编剧的市场认知度不够,二怕剧本修改打磨的成本高。”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让选择剧本回归“简单”,是因为把事情做扎实了。
以往院团也曾接到过推荐来的年轻编剧写的剧本,但是要让本子在舞台落地总会遇到一些麻烦,要么题材不太对剧团的胃口,要么内容很难在舞台上呈现。而在青年编剧扶持项目中,基金会设立了青年编剧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剧本创作过程给予全程“一对一”跟踪和指导。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引导观摩、题材论证等方式指导被资助的创作项目。还通过剧本朗读会、图书出版等形式向文化生产制作单位推荐被资助的项目。“很多年轻人阅历积累不够,对舞台的运作也不了解,有了专家组的介入指导,剧本与舞台的对接无疑将会更加顺利。”凌梅芳说,这是让剧团选择青年编剧剧本的第一块砝码。
院团眼中的第二块砝码则是基金会给予舞台制作或拍摄制作的配套资助。“基金会不仅给年轻编剧费用支持,让他们安心创作,对于帮助剧本落地的剧团也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助推新人新作进入市场。”
有意思的是,来自上海滑稽剧团的青年编剧夏天珩申报了3个剧本,每个本子都各有特色,最终,夏天珩获得了两个项目的资金扶持资助。在导师见面会上,评委希望他不要在乎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争取能为上海的喜剧发展添一丝光,发一份热。凌梅芳说,年轻人既要“野心勃勃”也要耐住寂寞,“作为一个有天赋的编剧,只要肯付出,在哪里都有机会。”
通过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年轻编剧的冲劲让挑选剧本的制作机构倍感兴奋,不拘一格的创意,既给舞台带来挑战,也激发出导演演员的创新欲望。
青年编剧罗倩不是专业编剧,1987年出生的她自小就对昆曲一往情深,她创作的《莲花结》讲述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浪漫而坎坷的情感经历,文辞优美,对昆曲的感觉把握精到。基金会为罗倩配备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虽然少有机会当面沟通,可是通过邮件和电话,罗倩在罗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此次的“修行”。目前上海昆剧团正在进行积极的排练。
“第一眼看到剧本,觉得年轻编剧能写出这样适合昆曲的文辞实在难得,但昆曲从未表现过西藏题材,排出来什么样心里实在没底。”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给年轻编剧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让舞台尤其是昆曲这样的传统戏曲舞台,接触到新的想法和创意。尽管昆曲被不少年轻人当做“时尚”,但是较高的文本要求,也放缓了昆曲舞台曲目更新的速度。“要说排传统戏,全国的昆剧团都有拿手作品,但是要说新戏新作,能叫得响的真的不多。”谷好好说,“上昆年轻演员阵容强大,对原创的新剧本都很有期待,拿到剧本就安排袁国良、罗晨雪主演,眼下这出大戏已经成为年轻人谈论的中心,藏族特色如何与昆曲特色结合,有佛性的人物性格又如何表现,导演、舞美和整个团队都被《莲花结》带动,都说这出戏排好了就是昆曲在表现人物和题材上的突破。”
获得2013年第一期青年编剧项目资助,并获得配套舞台落地资助的儿童剧《水果家族》,即将在5月下旬上演,总共3场演出出票情况不错,其中一场目前票已售罄。《水果家族》的编剧是“90后”的女孩汪菲,她用这出儿童剧回忆了家乡和外婆。“儿童剧的感情要纯粹真实,《水果家族》胜在写出了孩子的感情。”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平说,儿童剧不能只有《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经典有传承意义,新人新作则能带给舞台更宽的视野,给孩子们更多想象的空间。“眼下一批3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接过舞台创作的接力棒,他们正需要好本子去闯一闯,试一试。”她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扶持的是剧本编剧,但是对于整个舞台而言,有了一剧之本,舞美、演员、导演各个环节就都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动力,人才梯队建设就有了稳当的踏板。”
■青年编剧
多年寻梦 今日圆梦
对于许多具有编剧才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梦想渴望专业的辅导和舞台演出的机会,却缺少有效的途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为这些追梦的青年编剧架起了一道通往舞台的彩虹桥。他们笔下的剧本有记录当代生活的白领故事,有用传统戏曲表现人生感悟的作品,还有讲述上海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的厚重题材……这些剧本让我们既能看到年轻人的活泼敏锐、视野开阔,也能从优秀青年编剧的创作中,看到他们传承文化的自觉,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用话剧再现近现代上海文化精英
在本次入选的舞台剧剧本中,《天地玄黄马相伯》塑造了近现代上海文化精英形象,是上海在影视舞台剧创作中多年呼唤的题材。作者许静波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一名讲师。在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剧本朗读会上,这部作品不仅打动了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
许静波研究的领域就是上海近代史,所以这个在一般人手中难以驾驭的题材,却是这位年轻编剧的知识专长。这部戏曾作为复旦大学校庆作品演出。许静波已经有十多年的校园戏剧经验,在上海高校中也小有名气。“但是学生剧和专业话剧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道鸿沟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越过去。”因此,许静波特别感谢基金会给他搭起了这座桥梁,让他能够跟真正的从业者交流、学习。
许静波没有戏剧专业背景,所以《天地玄黄马相伯》前后改动很大。最初,许静波设定了30多个人物,剧情则想模仿电影的多线叙事。导师丁罗南教授在两三个月的时间中与许静波谈了多次,告诉他如何搭建合理的架构,精简人物和场景,采用“戏中戏”的叙述体结构方法,增加了虚构的配角,在精神层面上强化了主人公的感召力和触动力。许静波牢牢记得剧作家罗怀臻在评审会上的话:“戏剧是一种简约的艺术,你要做减法,把这些浮华去掉,把修饰去掉,这样才能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为重拾失落多年的编剧梦想喜极而泣
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新剧本朗读会上,话剧《天堂KTV》的编剧高文婷喜极而泣——她以为已经失落多年的理想,在这片舞台上被重新托举了起来。
她是02级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毕业生,在校时就喜欢写剧本,她创作的话剧曾在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奖。毕业后,高文婷在金山区文化馆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大概有6年时间没有接触剧本,学生时代的梦想似乎已经远离,但她始终放不下心中对舞台的依恋。3年前,她在亲友的鼓励下,重新尝试写一些小型剧本。由于没有正式的演出机会,她找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金山办起了民间剧社,大家一起排演自己写的戏,其中就包括这部《天堂KTV》。
这次《天堂KTV》成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扶持项目,高文婷断了的梦终于得以接续。“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宝贵了。我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到这个舞台,隔了六七年重新回来,真的很感激基金会和导师丁罗南教授。”
怀着对戏剧想象放手去写
“高文婷跟我是大学同班同学,”除了儿童剧剧本《超市总动员》和电影选题《幸福梦》双双入选2013年度青年编剧项目以外,重遇老同学是马心羽收获的最大惊喜。她说,当时的同学们都是怀着对戏剧的同一份热爱,在上戏戏文系学习;但是毕业后,很多人都由于现实种种,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搭建了一个平台,将她俩又引到了一起,有机会朝着同一个目标并肩前行,这让马心羽特别感动。
马心羽如今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平时有不少话剧剧本的约稿,但大多情况下是“命题作文”,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我有时候会觉得沮丧,怀疑自己适不适合继续做这一行。”她告诉记者,自己最想写的是儿童剧以及动画片的剧本,但是受到市场和商业因素的限制,一直无法实现。正因为如此,她尤其珍惜和感谢基金会提供的这个自由施展的空间。“在这里没有过多题材约束,也没有商业干预,老师们都很尊重编剧的原创创作,所以这次的剧本都很有个性,我也在创作中表达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马心羽说,导师毛时安也鼓励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放手去写,把想象力发挥到最大。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3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落地情况
舞台剧类:
1.话剧剧本《苏州河》(作者:赵潋导师:赵耀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于今春上演
2.儿童剧剧本《水果家族》(作者:汪菲导师:蔡金平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中福会儿艺5月下旬上演
3.昆剧剧本《莲花结》(作者:罗倩 导师:罗怀臻 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昆剧团正在排演
4.淮剧剧本《浦东人家》(作者:龚孝雄 导师:李建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上海淮剧团 已申请2014年第一期落地扶持资金
5.京剧儿童剧《美女与野兽》(作者:王晓鑫 导师:郭宇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上海戏剧学院已申请2014年第一期落地扶持资金
影视剧类:
电视剧剧本《依水之恋》(作者:张薇导师:于本正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上海礼傲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取得摄制许可证
文/王磊 陈熙涵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