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市场是王永芳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报记者 陈龙摄
上海市民餐桌上,每一斤蔬菜中有六两来自江桥市场。这是上海蔬菜公司党委书记王永芳最自豪的事。到江桥、江杨批发市场了解节日蔬菜供应情况,谋划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未来发展……今年,王永芳的“五一”假期早已排得满满当当,“劳动节”过得名副其实。
一手牵着菜篮子,一手牵着菜园子,王永芳在蔬菜堆里已摸爬滚打了17年。
熟悉王永芳的人都知道,她不喜欢坐办公室。在市场工作期间,每天早上不到八点,王永芳都会准时出现在江桥批发市场,里里外外要兜上好几圈。这么做,她自有一番道理:“确保菜园子对接菜篮子,信息一定要灵通。信息从哪来?市场!”
上海市民爱吃蚕豆,从3月份福建蚕豆上市一直吃到6月最后一批江苏蚕豆落市,热情一分不减。前些年,在兜市场过程中,王永芳和她的团队发现,每到4月中下旬,蚕豆供应总会有大约10天的断档——进入市场的蚕豆数量从平时1000多吨锐减到几百吨,价格则立马上涨。上哪儿找菜园子补上这段空白?经同事推荐,王永芳请来上海农科院的专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要素寻找排摸,最终锁定浙江松阳。带着蚕豆种子,带上专家团队,王永芳赶到松阳接洽,说服当地农民种植蚕豆,并签订了对接协议。蚕豆种子自此在松阳生根发芽。如今,3月初吃福建豆、4月中下旬起吃浙江豆、5月初江苏豆上市——上海市民吃蚕豆不再断档。
这也让王永芳萌生出“让市民跟着纬度吃菜”的想法:纬度不同,同一品种蔬菜成熟有先后。不妨在全国建合作种植基地,让当季蔬菜轮番走进市民菜篮子。
这些年,王永芳和她的团队“提着篮子”到全国种菜,陆续建立了130多个蔬菜合作种植基地。随季节变化,遍布全国的外地蔬菜向上海“接力”供菜。目前,江桥批发市场承担着上海市民餐桌60%的蔬菜供应,85%的外地菜通过江桥市场进入上海。
个子不高、说话干脆、性格爽朗的王永芳特别有人缘。跟着她在江桥市场走一圈,熟络的招呼声络绎不绝。许多人都会说上她的几个故事——
早些年,市场经营整顿,几个“菜霸”扬言要和王永芳单独谈谈。王永芳单刀赴会。凌晨3点,当她一脚踏进碰面地点——梅川路上的一家小饮食店时,等在那里的几个人被镇住了——没人想到,她真敢来!每每听到别人讲她的故事,王永芳都会笑笑:“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的确,这些都过去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江桥市场的运作经营早已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所有蔬菜进场,必须先检测过关,然后才能销售;服务商户,必须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和商户聊天中,有句话常挂王永芳口上:“卖菜是门良心生意。”
文汇报记者 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