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位青年成为长者,却始终不能改变这个‘开发猛将’的拼搏本色”——本报昨在头版头条位置重点推出《“开发猛将”立志再造一座陆家嘴》、《能看到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坚守》等一组报道,集中呈现了浦东陆家嘴集团总经理杨小明在浦东开发开放第一线坚持奋斗的故事。
这组稿件见报后,立即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反响,也引发了浦东上下对于“二次创业”精神的热烈讨论。不少人感慨地说,文章细细读了好多遍,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开发者为浦东“一次开发”立下的汗马功劳,为推进“二次创业”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业激情鼓舞众人
“一路走来,杨总这份敬业精神与创业激情着实令人感动。”昨天上午,陆家嘴集团很多干部员工打开报纸,阅读本报关于杨小明的报道,他们纷纷表示深受鼓舞。
“看着年过六旬的杨总还是这么激情澎湃、劲头十足,周围的人能不受影响、敢轻言退缩吗?”陆家嘴临港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可如此告诉记者。去年陆家嘴集团响应浦东“挥师南下、决战临港”的号召,转战临港。杨小明在集团内部抽调了由十几个规划设计骨干组成的工作团队,设立陆家嘴集团临港指挥部,进驻临港办公,而58岁的吴小可正是这支团队的领头人。
今年初,陆家嘴集团在临港推进了两个大项目——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临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30万平方米的临港新城国际贸易中心正在选址、购地。“杨总已经给我下了‘军令状’,我们不是去作秀,不是去走台,而是要去亮出真本事——项目3年内要盈利。”
继承艰苦奋斗精神
今年1月1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浦东新区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这也是上海首次探索大市场大监管模式。原本在工商浦东分局工作的辛美华主动提出,响应“三局合一”、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的号召,要求到临港上班。这个山东妹子的工作也就此从浦东“核心区域”杨高路,转移到了东海之滨。
“当时也有朋友劝我,‘太远了,很荒凉的’,但我觉得这里前途无量。”辛美华说,“20多年前浦东曾经也很荒僻,现在的繁华正是像杨小明这样的‘拓荒牛’闯出来的、干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
杨小明是少数几位参与浦东一次、二次创业的“闯将”,这让不少人深感钦佩。前滩国际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剑雯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浦东开发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接近尾声,现在遇上二次创业,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
陶剑雯告诉记者,时代在发展,政策、形势在变化,开发区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前滩开发中,他们采用了国际主流的股权合作经营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不再做一锤子买卖,而要长期参与到经营中。这样不仅能使公司获得固定的长期收益,也能确保项目质量的持续稳定、可控,以及将来整个区域的有序发展。“前滩的开发模式,是可复制并持续发展的,二次创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要敢闯敢试敢担当
“在‘容错机制’还不太健全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国企老总,敢于创新确实需要一种勇气,需要敢于担当。”扎根在浦东创业多年的PPLive创始人姚欣感慨地说,鼓励创新,需要学会宽容失败。“在我们公司,任何员工只要有了好的点子,可以随时随地发到一个公司固定邮箱。创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只有营造创新的氛围,才能让大家充满激情地去创业。”
事实上,浦东的二次创业不仅要继承艰苦创业精神,更要敢闯敢试敢担当。只有这样,浦东才能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排头兵”、“先行者的先行者”。
浦东新区首任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在谈到浦东如何传承创业精神时表示,“那些高楼大厦和能用数字表达的成就,是浦东的‘硬成果’;而浦东的开发者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国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政府职能等方面,证明可行的一些思路和经验,是浦东的‘软成果’。现在来看,这些‘软成果’更值得我们重视。”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