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助上港集团建立较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融资平台,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市七年,再造一个上海港
新年伊始,上港集团又有了新动作:其参与投资的太仓码头公司计划于本月底启动运营。届时,长江沿线的主要港口,从最上游的宜宾港到最下游的太仓港,将根据集团的“长江战略”形成串联,进一步提高对长江流域货源腹地的吸引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港航业发展维持弱增长格局,但上港集团的货物吞吐量、散杂货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并继续保持“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头衔。
何以能在弱增长中实现强突破?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戌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市,帮助集团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融资平台,实现了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外部专家”入局让决策更科学
2003年政企分离之初,上港集团是纯国资企业,后来改制为股份制合资企业;2006年吸收、合并已上市的子公司上港集箱,在A股整体上市,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占44.23%股份的市国资委,以及招商局国际(26.54%)和同盛集团(16.81%)。
整体上市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陈戌源脱口而出,是对企业最高决策主体和关键决策流程的改变。
之前,企业重大决策通常放在党政联席会或总裁办公会上讨论决定。整体上市后,决策机构换成董事会,成交金额超过集团净资产2%的投资事项得由董事会讨论决定,超过净资产50%或交易涉及资产总额超过总资产50%的重大投资则必须由股东大会通过。
上港集团董事会现有9人,其中3名独董是分别来自金融、建设和航运领域的专家。陈戌源说,“以前是‘内部人’做决策,现在有‘外部人’加入,有助于把问题看得更客观、决定做得更理智。”
除了能提高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法人治理结构还赋予了管理层更大的经管权。
在国企普遍短板的员工激励方面,经董事会讨论,上港集团规定当年利润超过前三年平均利润部分的20%可用作职工的现金激励,去年全体职工平均每人拿到 9630元奖金。在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综合作用下,“上港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奉献度空前高涨,去年底,集团下属盛东公司在洋山港创造了“一昼夜完成 干线船舶靠泊11艘次、集装箱吞吐32818标准箱”的装卸作业新纪录。
“如果还在纯国资国企时代,要做到如此‘慷慨’,几乎是不可能的。”陈戌源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