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发病率在所有常见病中排在第六位。根据2012年的资料,骨质疏松患者全球达2亿,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超过50%。截至2015年,全国骨质疏松人数已达9300万。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民生命的健康杀手。
值此第21个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通过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尽早筛查、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减少骨质疏松对大众骨骼健康的危害。
为何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简单来讲,骨骼内有两种重要的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引起骨吸收;另一种是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老年人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破骨细胞活跃,骨丢失速度加快,造成骨吸收/骨形成平衡被打破,导致进行性骨丢失;另一方面,年龄增长使免疫系统持续低度活化,处于促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并抑制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此外,老年人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的生物利用度下降,成骨细胞凋亡,使骨形成减少。
此外,老年人常见维生素D和钙缺乏,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钙动员。而与年龄相关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减少、肌少症和体力活动减少造成骨骼负荷减少,致骨吸收增加。随着增龄和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糖基化增加,也会导致骨强度降低。
为何骨质疏松格外“青睐”绝经后女性?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骨骼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而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快速降低,导致骨量快速丢失,骨强度下降。那么男性就不会得骨质疏松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少于女性,但也是一种常见老年男性疾病。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平均年龄是62.9岁,男性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9.1%,而7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15.9%。调查显示:上海地区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3.9%,北京地区为13.4%~23.8%,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1.9%。虽然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但男性髋部骨折死亡率却高于女性。老年男性髋部骨折后6个月内平均死亡率达14%,75岁以后死亡率高达20%;而妇女髋部骨折的平均死亡率为5%。因此,男性骨质疏松同样不容忽视,且须规范治疗。
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骨折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为15%。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哪些人群需关注自身的骨骼健康?
除了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要关注自己的骨骼问题以外,有以下四种情况的人群要格外关注自身的骨骼健康:
1.缺乏运动和光照的办公室“白领”;
2.喜欢饮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的人士;
3.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甲状腺素、抗酸药物等人群;
4.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人群等。建议有以上情况的人士尽早到医院接受骨密度检测,以便做到骨骼健康早知道。
今年国际骨质疏松日主题是“别让骨质疏松击垮你”,我们在此呼吁: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且预防重于治疗。因此,我们要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了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和危害,及早开始预防,即使已经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经过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有效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文/岳华 章振林 (作者均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医生:章振林为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岳华为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