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宝宝老黏人怎么办?
你有医学健康疑问,我们邀请医学专家来解答。
答徐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儿科主任
大多数宝妈都有这样的苦恼,随着宝宝一天一天地长大,到了一定的阶段,宝宝就会时时刻刻地想黏在妈妈身边,妈妈的每一次离开,就像是在上演一部苦情大戏。
宝宝在出生后的头一年中,和与他密切接触的人形成了情感纽带,即亲子依恋。大概在7月龄开始到1-2岁左右,逐渐与亲密照料他的妈妈之间建立依恋关系,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是宝宝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基础。建立安全依恋的宝宝,能把妈妈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地出发,去探索周围新世界。当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妈妈身边,然后再进一步去探索。
大概在18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这个时候的宝宝以为看不见妈妈,妈妈就从此消失了,对于妈妈的离开感到不安,而且形成了分离焦虑。这时,妈妈应该要认识到宝宝这个心理特点,每次外出时,都告诉宝宝,妈妈要外出一会,等一会就回来。每次从外面一回来,立即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这样,无需多久,宝宝就知道妈妈这一走,只是暂时的离开,不多久又会回到宝宝的身边。那宝宝心中有底,安全感会油然而生,自然也就不哭闹了。
从现在起,每天离开时,一定要告诉宝宝,妈妈要上班去了,下班回来就陪宝宝玩。此外,每天和宝宝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借助于这一游戏方式让宝宝逐渐明白,妈妈暂时消失并不意味着妈妈从此就不见了,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
其实,小宝宝们真的是很懂事的,他们的认知接受能力远要比我们成人想象的来得强,他们哭闹的背后肯定有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只是缘于不能沟通。因此,这就需要妈妈们细心观察、具体分析、理智应对,切不可莽撞处置。
问 听力减退会致认知损害?
答张家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
不久前,门诊来了一对母女,老母亲已近90高龄,女儿也已过了知天命之年。陪同老母亲就诊的女儿十分焦急地说:“医生,能不能给母亲配一副助听器? 她从五年前开始听力减退,现在耳朵很不好,整个人都‘木熏熏,的,声音能听到,但你跟她讲话她却根本不睬你,还老是自言自语……”
听了女儿代为陈述的病情,医生为老人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其听力受损尽管很厉害,但还没有到全聋的程度,按说不该对周围人的语言毫无反馈。之所以出现如此淡漠的状态,极有可能是心理与精神出了问题,需要由精神-心理科专科医生作专业评估。
转科就诊后很快明确了诊断———老人的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已经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公众俗称的“老年痴呆”。听到这一诊断结果,陪同就诊的女儿不啻遭遇晴天霹雳! 老人退休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多年,绝对属于知识分子阶层,而且退休后这么多年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为什么如今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急转直下?
听觉刺激不足,加速大脑退化
曾有生理学家做过统计,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有90%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则“分享”了余下的10%。单单从数据来看,似乎听力没有那么重要,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的语言交际系统是基于听力系统的,长期的听力损害会危及认知能力。
尽管人类有基于视觉的第二信号系统———文字,但日常使用最为频繁、交际效率最高的还是第一信号系统———语音。老年人由于听力损害,无法顺畅地通过语音与他人交流,内心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若本身的性格、人格、心理状态就存在某些缺陷,就更易诱发紧张、焦虑、愤懑、多疑……这些都会助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不仅如此,听力损害还会危及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外出时听不到汽车鸣笛声、在公共场合听不到警示音、在家听不到水或食物煮开的声音……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
购买助听器需专业验配
老年人验配助听器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老年性耳聋,双耳的耳聋程度常常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助听器宜佩戴在听力较差的一侧,使另一只耳朵仍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求双耳听觉尽可能和谐一致。若一耳为中度耳聋,另一耳已达重度耳聋,则应佩戴在听力较好的一侧,这样可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而对于双耳耳聋程度一致的中重度耳聋,宜双耳轮替佩戴,以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