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解决颈椎大问题
47岁的岳女士上肢麻木已有一年,剧烈疼痛让她剧痛难忍,夜不能寐,近日,她慕名来到市十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由于颈椎长期病变,局部增生变形,颈椎间盘突出,需要手术摘除椎间盘的髓核。
髓核富于弹性,富含水分,是椎间盘结构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份减少,胶原增粗并逐渐被纤维软骨所替代,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疼痛。一听说要手术治疗,岳女士感到十分紧张。
通过术前谈话,岳女士方才获知自己的毛病如今已无需大动干戈。医生介绍说,通过微创手术脊柱微创定位系统,在C臂机 (X线影像设备) 的定位下,医生将穿刺针突破皮肤,从颈椎5-6椎间隙穿入,在颈部做一个0.8厘米的如米粒大小的切口,最终准确地瞄准突出的髓核。医生置入椎间孔镜,放大数倍的视野,顿时椎间盘、小血管等结构得以清晰呈现,然后用髓核钳、射频刀头、环锯、激光等靶向清除突出的髓核后,顺利将突出的髓核取出。手术后,患者左上肢疼痛明显减轻,5天后即出院。
以往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往往采用开放式,伤口大,病人恢复慢。多年来,上海十院脊柱外科并不满足于将开放手术做到极致,而是致力于钻研一系列微创新技术、新疗法,解决大切口手术的问题。而随着微创手术创口变小,患者术后恢复期也大大缩短,恢复最快的患者可做到当天站立起来。
巧发明减少射线暴露量
尽管眼下脊柱微创手术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手术,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生水平的提高,这一新术式的开展将会越来越广泛。而这些微创手术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一整套由该院骨科脊柱微创团队自主研发脊柱微创定位系统。早在2006年,该团队就着手开始研发这套系统,其中包括皮外定位器、皮内定位器以及穿刺针等取得了国家专利申请号。
从外观看,定位器是一个书本大小、设计精巧的铁网格,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每个网格的长度都是由专家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精心计算得来。由于成本低,易推广,国内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始临床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手术医生只需把“网格”放在病人脊柱正中,就可以一次标出定位,不但增加了手术的准确性,还大幅减少医患双方的射线暴露量,而且改良了椎间孔镜手术定位穿刺方式,让手术变得更安全,更精确,更简单。需要强调的是,脊柱微创手术也有适应证的,需严格把握。
软床高枕有损脊柱健康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如何远离颈椎病呢? 在此建议市民,要尽可能地避免长时间地低头,同时应注意对颈部的保暖,以免着凉。同时,切不可摇头晃脑,尤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枕头,采用合适的睡姿。
如今的家具市场中有很多软床,躺着非常舒适,但它真的适合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么? 在此要提醒的是,软床虽然比较舒适,但软床对脊柱却是“隐形杀手”,因软床无法为脊柱提供足够的支撑,卧位时使脊柱处于一种非生理状态,导致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和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易造成腰肌慢性劳损,引发腰背疼痛及脊柱侧弯,因此对于已有慢性腰腿痛患者更应避免睡软床,建议使用合适硬度的床休息。
此外,俗话说“高枕无忧”,很多市民都喜欢睡较高、较软的枕头。殊不知,枕头却是引发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高的枕头更是引发颈椎病的,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颈椎间盘突出的人来讲是不利的。
文/贺石升(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中心主任;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