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又名真珠——古人认为珠为阴精凝结而成。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目,鲛珠在皮,鳖珠在足,蛛珠在腹。诸珠皆不及蚌珠。自古以来新珠作饰品,陈珠作药品。据记载,南海濂州,海边有个小岛,四面环海,岛中有一大池塘,名珍珠池,每年濂州刺史亲临岛上,督促珠户入池采蚌,剖取老蚌之珠,以作进贡之用。岛在海中而池为淡水,池塘与海无河道相同,蚌从海中如何入池,人们奉为神蚌,入池采蚌前必焚香膜拜,也有人怀疑池水之底与海相通。所采之珠全部归官,蚌肉则为珠户所得。
宋仁宗时期,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因病去世,官府没收了一批珍珠,群官分赃不均,上告京城,全部上献宫廷。仁宗与后宫嫔妃同观,颗颗珍珠圆大光泽,张贵妃爱不释手。仁宗用国库禁钱购买,赐予贵妃。宫中嫔妃争相去市上购珠,以制首饰,珠价顿时暴涨。一日,皇上带领众妃去御花园观赏牡丹,张妃姗姗来迟,最后到达,将所赐之珠尽皆佩饰,炫耀夺目,光彩照人,令众嫔妃羡妒不已。皇上观之不悦,用衣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没有一点忌讳。张妃羞惭得面红耳赤,于是起身调换饰品,皇上大悦,赐众嫔妃牡丹花以簪发上。自此,宫中不再佩戴珍珠饰品。市上珠价大跌。张妃常患失眠,心悸、虚火之证,众医治之未效,王太医诊之,再三思考,令每日服珍珠粉一分 (约合0.3克)。积数年,不但心悸失眠大愈,而且时到 中年,容颜不改当初,娇嫩如故,皇上宠幸依然,王太医赏赐甚多。宋自南渡后,宫中秘方才渐流传于民间,珍珠保护皮肤的功效遂记载于本草书中。
珍珠为软体动物珍珠贝科及蚌科多种贝所分泌的粘液包围异物而凝结增大的颗粒样物质。含硫酸钙、珍珠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性味甘咸寒。能宁心镇惊,清热生肌,对皮肤有抗衰老作用。《本草纲目》 记载:“令人润泽好颜色”,久服可保护皮肤不易衰老。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之生火、头晕、心悸、失眠、红眼睛、口腔溃疡等,每日0.3克,有时有胃部不适的副作用。
珍珠粉色白粉状,可作船点,也可与芡粉、麦粉一起炒菜勾腻,如炒鲜贝等。
蚌肉可食,其味鲜美,性寒,不易消化,易引起胃肠不适,宜加葱姜和酒以散其寒。蚌壳名海蛤壳,中医用来祛痰软坚,治肺热痰多咳嗽、淋巴结肿大诸证。海蛤壳研末称珍珠层粉,用于安神,治头晕失眠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