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拉文霍尔,一台推土机向填埋池中倾倒塑料垃圾。视觉中国
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被认为是环保的重要举措,然而澳大利亚消费者对此却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也许是澳大利亚超市巨头科尔斯(Coles)始料未及的。就在上个月,科尔斯刚刚宣布不再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短短一个月内,“塑料袋愤怒”就在澳大利亚全境蔓延,促使科尔斯在“禁塑令”实施仅一个月后便迅速撤回。8月1日起,科尔斯继续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该举措将持续至8月29日。
近半店员因禁塑令遭顾客辱骂
今年7月1日起,科尔斯在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的所有门店不再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消费者可以使用自带的塑料袋或支付15澳分购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这一举措引发澳大利亚人的强烈不满,全国上下蔓延着“塑料袋愤怒”。
澳大利亚喜剧演员克雷格·卢卡塞尔称科尔斯的决定是“疯狂”的,并暗示超市没有给顾客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它)将改变人们的行为,”卢卡塞尔在推特上表示。报纸专栏作家安德鲁·博尔特认为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对人们的健康更具危险。“通过毫无意义的新塑料袋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太糟糕了!”博尔特在其专栏中写道。
如果说社交媒体上爆发的不满不足以让科尔斯改变决定,那么顾客在超市的偏激行为直接导致了禁塑令的撤回。上月初,在西澳的一家超市里,一名女性店员在告知一名男性顾客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后,被后者愤怒地掐住了脖子。
据澳洲超市、分销商与零售业雇员工会助理秘书本·哈里斯描述,这名顾客没有在自助结账区获得一次性塑料袋后,开始大声咒骂店员。为了安抚这位顾客,店员不得不赠送了他几个环保购物袋,并向他道歉。随后,“这名顾客在结账时出现失误,同一件物品扫描了两次。当店员过去将物品取出时,这名顾客突然绕到店员身后并掐住了她的喉咙。”
这起事件仅仅是超市店员与顾客之间因禁塑令而起的一系列冲突的冰山一角,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这样的偏激行为屡见不鲜。一项对科尔斯超市100多名店员的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店员称因禁塑令遭到顾客的辱骂。
禁塑令被质疑带有盈利目的
迫于压力,8月 1日起,科尔斯重新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超市的禁塑令,该计划将延续至8月29日。
科尔斯在邮件中解释说:“我们知道很多客人在结账时发现自己需要多用一两个袋子。我们希望能够在过渡时期为他们做一些正确的事情。以客户为先是科尔斯的宗旨,我们必须对顾客的需求感同身受,并积极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继续为客户提供免费塑料袋,直至8月29日。这个过渡期比预计的要长,但是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这绝对是正确的事情。”
事实上就在禁塑令实施的同时,科尔斯在促销活动中推出了一系列塑料玩具,其中包括30款流行食品的迷你模型。许多顾客和环保人士对此感到愤怒。“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禁用塑料袋……不过现在,你们又推出了塑料玩具。科尔斯,你是在搞笑吗?”有人在科尔斯的脸书主页上发表评论。
根据“让澳大利亚保持美丽”协会发布的数据,在澳大利亚,塑料垃圾袋仅占所有塑料垃圾的1%。而其他替代方案,如采用纸袋或帆布袋也同样存在污染问题。根据英国环境署的报告,从资源利用、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衡量,一个纸袋至少需要重复使用4次,一个帆布包至少需要重复使用173次才能实现比一次性塑料袋更小的环境影响。
更有质疑称,科尔斯推出收费塑料袋的举措不仅是为了环保,更是旨在盈利。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仅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这项举措,就能为科尔斯每年节省1.7亿澳元的开支,而顾客购买环保购物袋每年又将带来超过7000万澳元的收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评论称,仅仅针对塑料袋收费,而不将资金投入到环境改善项目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和零售商疏于管理教育,消费者会逐渐恢复坏习惯重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禁塑令仅仅是个开始,澳大利亚的零售企业应将出售环保购物袋所得的利润捐赠给社区和环保组织,政府也需要加大对环保教育的资助力度,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塑料袋滥用问题。
作者:吴雨伦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