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热那亚莫兰迪公路桥倒塌后,救援人员正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事件发生后,意大利承诺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东方IC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热那亚的一座大桥坍塌,迄今已造成43人遇难。这座高达100米的莫兰迪公路桥在暴雨中轰然坍塌,惨烈的场景震惊了世界。事故发生后,意大利出动了1000多位搜救队员在瓦砾中寻找可能的生还者,而相关搜救行动已于8月19日彻底结束。搜救行动告一段落后,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热那亚进入为期12个月的紧急状态。在调查事故责任及对责任方进行严惩的同时,意大利政府也开始检讨国内的基础设施问题。
意大利内政部长萨尔维尼强烈批评了责任方,并暗指正是因为欧盟的财政政策才导致意大利国内部分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这一表态延续本届意大利政府的“疑欧”立场。萨尔维尼称,意大利政府不会因欧盟的财政稳定与债务规定而放弃巨额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要把意大利人的安全置于首要位置。意大利土木工程学会认定,莫兰迪桥结构老化、超过使用年限,呼吁维修或重建全国范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跨河桥和高架桥。在一些工程师看来,莫兰迪桥存在设计缺陷、遭遇严重腐蚀及恶劣天气,一系列因素均可能引发垮塌。
长期以来,欧盟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问题总是被媒体拿出来讨论。不仅仅是近年来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的意大利,就连欧盟经济最好的德国,其国内的桥梁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根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目前有八分之一的公路桥已破旧不堪、亟待维修。而据权威的德国联邦公路研究所今年的报告显示,德国有九座桥存在严重问题,这些桥梁在稳定性或安全性上有明显的缺陷;除此之外,德国仅有三分之二的桥梁达到合格标准,有近2500座桥梁在最新评估中被认为存在着不足。不过与意大利相比,德国政府的财政预算还算充足,拟在本年度投入40亿欧元用于维护和修复桥梁。
无论意大利还是德国,桥梁情况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还是时间原因。意大利和德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在二战后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并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现在存在问题的桥梁就修建于那一时期,通常都有着超过五十岁的年龄。例如此次坍塌的莫兰迪公路桥,建成于1967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尽管这座高龄大桥近年来曾经接受维护和监控,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倒塌的厄运。而在德国,状态不好的桥梁大多集中于西德地区,尽管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但位于这些地区的桥梁大多“年事已高”。例如位于前西德地区的萨尔州,竟然有29%的公路桥状况被评估为不甚理想;而在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这一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27%。反而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前东德地区,由于大部分桥梁都修建于冷战结束后,因此状况相对好得多。媒体报道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建筑界对钢筋水泥有“迷信”情绪,认为这是最坚固的材料,当时很多建筑师没有考虑到水泥和钢筋会被空气侵蚀、粉化,也没有充分考虑桥梁的震荡弹性。
据德国媒体报道,尽管德国政府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来整修桥梁,但是桥梁老化和耗损的速度超过了维护的速度。受到技术装备、人力和资金所限,德国很难再大幅提高桥梁的维护力度。诚如德国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弗拉茨舍尔所言,在基础设施方面,德国并没有比意大利好很多。
在莫兰迪公路桥事故发生后,欧盟另一大国法国也迅速做出了反应,交通部长博尔内强调了定期维护道路、桥梁和隧道的重要性。博尔内15日在接受法国新闻台采访时表示,莫兰迪公路桥事故是2001年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基建质量事故,凸显出“基建维护的重要性”。这位法国交通部长称,根据现行法律,法国所有桥梁每年都须进行一次例行检查,每三年一次详细检查。今年5月,她向参议院提出“保护国家公路计划”,旨在“紧急翻修公共道路、桥梁和隧道”。博尔内指出,审计院报告发现“基础交通网络安全状况脆弱”,而她所推行的“基础设施规划法”预计9月进入议程。博尔内预计法国半数路面需要维修,近十分之一的桥梁“状况堪忧”,“修缮投资不足显而易见”。据统计,法国总共有26.6万座桥梁,其中12000座不属于私营公司管辖,而这其中的30%需要修缮、7%亟需维修。
作者:文汇报驻柏林记者 赵海博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