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综合改造终于完成,周边脏乱差的环境也变好了!”看着姚光故居变身南社纪念馆,姚家后裔、前南社纪念馆主任姚昆渝倍感欣慰。
最近几年,张堰镇政府已经就南社旧址、陈家走马楼、张堰公园进行修缮,并逐步回购了儒家祠堂、白酒厂、张堰电影院等10处区域性地块,这些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都将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性改造。
镇党委书记钟美龙坦言,回购来的老建筑究竟该如何保护和开发,并没有明晰的计划,但是“我们的理念是政府看的明白想得清楚的,要保护;看的明白想不清楚的,也要做保护。张堰镇即使财政比较紧张,也需要抢救保护老建筑,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幸运的姚宅
“当年,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就是以这里为活动基地,柳亚子、于右任、陈望道和邵力子等人都是南社的成员。”姚昆渝告诉记者:“就是如此珍贵的老建筑,几年前还被当地文化馆和一家饭店占据着,周边也都是脏乱差的菜场,参观者甚至只能从边门出入。所幸了解到这一建筑的历史后,政府部门立刻行动,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2013年,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的南社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改变南社周边脏乱差的状况。位于姚光故居内的南社纪念馆经过内部装修改造后,在去年5月19日正式开馆迎客。菜场搬迁后,南社纪念馆正门外新建了留溪广场,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正门正式开启,恢复了故居坐东北、朝西南的原貌。
同时,南社纪念馆内部的布展也进行了调整,凝练了一部分辛亥革命的内容,更加突出南社人,尤其是其中的金山人在辛亥革命及同盟会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出南社与金山非同一般的渊源。新馆还整理展示出南社18次雅集的具体情况,并突出了南社在国学、教育、舆论、妇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古建筑不光要保护,还要承担历史的传承作用,”姚昆渝说,这样才能让后人了解南社,能够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如今南社正带动张堰慢慢恢复原有的面貌。
从旧房整修中挖出来的老宅
由于经济的原因,张堰古镇并不是所有的老房子一开始都有姚光故居这样的“好命”。政安弄26号,记者看到了一处两层楼的老建筑。该建筑是典型的“走马楼”风格,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如此完整的建筑在当地已不多见。
网上一则陈家走马楼危房内老人生活难的帖子曾经引起极大的关注。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倾斜。走马楼内有8户租户,年轻人都不愿居住,老人们则用木头拖住梁进行临时的“维修”处理,因为是借来的房子,也不需要爱惜和保养,这幢百年老房就这样被“透支”着。
这栋“回”字结构的清代建筑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不少历史事件在其中发生:1962年春,金山县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金山独立支部成立。
解放后,陈家老宅作为代管产。1949年12月,建立张堰区人民政府,治所设在张堰镇花园浜陈宅。1957年8月撤区并乡,建立张堰乡人民政府,1958年3月改为乡人民委员会,治所设在原区址。1959年1月公社机关迁出,张堰供销合作社进驻,底楼作为办公室,二楼作为职工宿舍。直到1985年左右,供销社办公室迁至新的办公大楼办公,此处全部变成供销社职工宿舍。
“由于多年未修缮,当时木质建筑都快要塌下来了,如果按照市里统一的老房修缮政策,连修缮木雕的费用都不够,”金山区张堰镇党委书记钟美龙介绍,最后政府在2012年花了400多万从居民手中回购了陈家走马楼,“因为这一木质建筑没有基本的煤卫设施,狭小的通道也存在消防隐患,而所在的房屋本身也存在产权不明的问题。”
恢复浦南首镇需要长远思考
修缮后的陈家走马楼派何用场,是张堰乃至金山广大文史爱好者所密切关注的。镇政府已将修缮过的陈家走马楼申报文物保护,并与周边的张堰公园、钱家祠堂,关帝庙、政安弄、三命坊、南社纪念馆连成一片,成为张堰历史文化名镇重新焕发生机的名片之一。
在一些张堰研究人士看来,张堰的保护和开发一定要对现有建筑实地考证,做好规划和设计,恢复其当年风貌,按照金山规划部门网站上公布的规划显示,张堰镇历史文化风貌区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1.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的面积约为10.80公顷,占风貌区总面积的26.1%,今后更多文化单位将签约入驻,金山区名人馆也有望建立在这些修缮的历史优秀建筑内。
“张堰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与保护区相对的,还有工业性区块,但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限高也会对周边发展商业经济产生一定的局限和制约,”钟美龙表示,对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建筑首先要保护,没有具备条件,不成熟也不开发,避免千年文化被糟蹋了。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