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奥·劳赫《疗愈之地》(2014)
自塞维利亚约2小时飞抵地中海的马洛卡岛。岛上每年超过三百天的碧海晴天被称为“日日花开的地中海天堂”。一下飞机,深秋初冬的暖阳洒落身上,暖意循环周身。岛上山脉绵延,纯净的山岳风光点缀着花木处处的马洛卡。50公里迷人的海岸线和262个独特的海滩,使马洛卡收获了世上最美海岸线的嘉誉。
在岛上的日子里,惊艳清晨橘色海面,醉美夕阳橙红晚霞。 午间在橄榄树、杏花树、柠檬树中穿花寻路,尽享花木深深。岛上仍然保留着古老而神秘的建筑遗迹,焦糖色系的山间村舍,古色古香的山顶修道院,较之其他岛屿马洛卡的秋冬更胜一筹。
此行远足,除了自然风光,也希望所在地的人文历史也能感染刚进入安多福高中的儿子。首站前往南部的以落日海岸著称的首府帕尔马。帕尔马的米罗纪念馆是全世界馆藏米罗作品最为丰盛的纪念馆,在米罗的代表作《星空》前,只见一拨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席地围坐,好奇地仰望着星空聆听着讲解,心神遨游在星空里。米罗深受热爱自然、痴迷天文的父亲的陶染,自小对大自然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不禁感慨艺术人文气韵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养成是无法快餐速成,需日积月累的艺术熏陶和人文滋养。
视觉盛宴后,我们的味蕾也期待着享受。这次要品尝地道的海鲜饭,用传统的巴伦西亚大米,配上虾仁、蛤蜊、鱿鱼、青椒、豌豆,其最特别又最不可或缺的配料在于藏红花,这种细细长长的藏红花、被加工成一种昂贵的色香料,是橄榄王国最显摆的花作物,能够把食物烹染成赏心悦目的金黄色,出锅时很浓烈很光鲜很西班牙,有吃一口就难忘的独特风味,而藏红花是这锅海鲜饭的灵魂所在。帕尔马的地道海鲜饭让儿子饱食得胃肚浑圆、满嘴亮黄,鲜美自不待言。
二天后,前往拒绝现代文明侵袭的地中海古镇索列尔。帕尔马至索列尔的往返交通我们选择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木制小火车。伴随着“咔哒咔哒”的声响,火车慢慢地穿过丛丛树林,树枝擦过老旧的木制车身,树影斑驳透过车窗。小火车在单调重复的节奏中摇晃着前行,满载着欢乐和悠闲恰似穿越时间长廊驶向中世纪的文明。上火车前,一对当地的新婚夫妇包下了一节车厢,怀抱捧花、身裹洁白婚纱的新娘和笑容可掬的新郎看见我们,兴奋地要同我们合影,说他们希望以后也能生有一个男孩子。在远离大都会的地中海小岛上少见亚洲面孔,稀缺带来好奇,我们一家在岛民眼里也成了“老外”。我打量了一下白色婚纱映衬下的大束捧花,色彩鲜艳水灵欲滴的鲜花中,有玫瑰、马蒂莲、康乃馨、小甘菊、迷迭香等。这些花不会是暖棚中生长的、也不会是岛外引进的,十一月的马洛卡岛依然是一个大花园,新娘手中的这些花、尚未香陨花落,依然面向大海秋冬花开,地中海的风候,让花色开得更鲜亮。
西北港口的索列尔是一座峡谷深处的古镇,岛上的最高峰马约尔峰耸立于此,镇上留存着许多18-19世纪的宫殿。照例先行人文景观:毕加索瓷器馆。馆内的作品都是毕加索创作在瓷器上的作品。出生在西班牙成名于法国的毕加索,他至臻的作品大多流散国外,而他是西班牙的符号、更是西班牙的骄傲。想起几年前曾和儿子在观览抽象画作和狂草翰墨时,他曾放言“这样的涂鸦我也会”。现在看到了毕加索15岁时的作品和他的自画像,大师早期画作的基础夯实、结构缜密,也让儿子知道了从有章法到随心所欲、和初始便无章法的涂鸦在艺术本质上的迥异。
领略了古镇的艺术气息、自然质朴的原始魅力,坐夜行小火车离开索列尔。入夜寒意有加,逾越百年的老旧的车厢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前卡座的西班牙小女孩在薄雾的车窗上涂鸦着谁也看不懂的涂鸦,累困了的儿子在车身的摇晃中渐入梦乡。月下夜归人、身寒茶当酒,我的思绪也随之回归到物质贫乏而充满童趣的幼时。随着耳边“咔哒咔哒”单调重复的小火车前行的节律,不知不觉地低哼起肖邦的雨滴,指尖在茶桌上点击起单调重复的雨滴节拍,明后天去肖邦小镇走走。
距首府17公里的瓦德摩萨科的肖邦小镇,坐落在清雅脱俗的田园诗歌般的山谷间。建筑古雅、艺术人文浓厚,行走在鲜花满墙的的肖邦小镇宛如穿越时间隧道行走在中世纪的欧洲。肖邦与离异不久的乔治桑在巴黎相识相恋、第二年与大于六岁的桑远离滚滚红尘的巴黎来到人烟稀少而又风和日丽花香满岛的世外桃源---马洛卡,在修道院内租下了三房一露台,共度一个凄凉而又爱意浓暖的马洛卡之冬。也就是在这个地中海离天堂最近的美丽岛屿,肖邦沐浴在阳光和情爱里疗养肺结核病体,创作了很多经典钢琴名曲。
一天桑出门购物,天下起了豪雨,贫病交加躺在病榻上的肖邦孤寂而担忧。天幕降临、迟迟不见桑的归来,此时又偏遭屋漏进雨,在夜雨滴答滴答的焦虑中,起身创作了流芳后世的雨滴。
未婚同居、惊世骇俗的组合,姐弟恋的波兰钢琴家肖邦和法国小说家桑在岛上卡尔特修道院度过凄美冬天的爱情故事引无数情侣爱伴竞相造访。小镇处处飘逸着肖邦的影子、流淌着肖邦的雨滴。音乐诗人的手稿向人们讲述着在冬夜的雨滴声中谱就的雨滴心路。修道院悬崖一侧的露天庭园,花藤游廊,望向尽头堪称绝景的悬崖,浪漫又古雅,就连如厕的标识、也充盈着的艺术。修道院中庭的回廊,呈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肃穆空灵。修道院内保存着故居的原样,肖邦当年弹奏的钢琴和零落的乐谱,桑的《马洛卡之冬》的手稿,这些琴谱书稿、悠远温润的旧物,见证了钢琴诗人浪漫主义钢琴前奏曲创始人和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在马洛卡度过的那一个阳光灿烂而又凄风苦雨的冬天,诉说着姐弟恋的二人在马洛卡的爱情之旅和创作之旅。
肖邦故居周边的古朴怀旧、低奢风雅的氛围是钢琴家和小说家二人的所爱。弄巷随处可见各家门前窗台摆放着各色植物花卉,把墙体妆扮得趣味盎然,不大的私家花园各显屋主的情致、小镇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绽放自家的美丽。广场、花园、庭院、纪念碑这些准建筑,盆栽满目,尤其是依山而建的屋舍、陡崎而狭窄,陡峭街巷的窗墙上挂满了鲜花和热带多肉植物,每一堵墙不失为花卉创意的领地,这也是街坊间不动声色的秀展甚至内心的花艺竞技。墙檐下窗台上、把一盆盆小花错落有致地吊挂在屋墙,整面花墙就是一幅立体的呼之欲出的植物艺术品。从无处不在的小小花卉里不难发现小镇的人们对生活的满腔热爱。
“我漫步在棕榈树、雪松、芦荟、橘子树、柠檬树和石榴树下,天空是深蓝色的、山是翠绿色的、空气好极了”——肖邦如是说
就是这个悠闲宁静、寂寂无名的小镇,肖邦和桑度过了一段浪漫的冬日时光,肖邦创作了《雨滴》、而桑则写下《马洛卡之冬》。
古朴静谧、隐世脱俗的自然魅力、世间诸多名流在此寻求出世般的祥和宁静。肖邦博物馆、有着年代感的石瓦屋宇,就是当年肖邦和桑度过的马洛卡冬天的居所,在这里、肖邦创作的最为著名的雨滴即《降D大调前奏曲》和其他钢琴名曲,修道院里每天八次、每次十五分钟的钢琴独奏会,弹奏的都是肖邦的经典名曲。
“他在这个晚上所写的作品确实能使人联想到滴落在修道院瓦房上的雨滴声,但在他的想象中,那是从天上掉在他心坎里的泪珠”——桑回忆到。
肖邦的夜曲里无处不是桑的光影,桑的小说里不难读出肖邦的踪迹,在她情绪的背后肖邦无处不在。
肖邦的肺结核、桑的满脸法国女人的傲慢,这对下泊在荒凉修道院的情侣自然不受保守的小镇人们的待见。姐弟恋的二人最终的感情结局如同希腊神话那样无果而终,但肖邦这首缠绵悱恻如歌如泣的《雨滴》,使马洛卡成为了永恒。
挥别气息渊雅的马洛卡与儿子一同回到波士顿,心怀敬仰地打开儿子入住的学生寮里的那架音色单纯而丰富的老旧钢琴,再弹174年前肖邦的雨滴,那重复着的一个个单音,伴随着单音的的雨滴旋律不再是仅仅简单的重复,那如赞美诗般的宁静、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雨滴声,仿佛雨夜里回旋的优美伤感的无言歌。
就像普卢旺斯的阿尔勒成就了梵高、梵高成就了阿尔勒那样,马洛卡成就了肖邦、肖邦成就了马洛卡,肖邦当年的贫病交加的凄惨成就了小镇当下的辉煌。
于我而言、马洛卡之行成就了我对肖邦《雨滴》鞭辟入里的感悟、读懂了忧郁中的那份优雅的音乐情绪。
作者:裘 索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